中新社香港2月7日电 题:香港春节为“走鬼族”网开一面
中新社记者 曾嘉
今年香港新春假期从大年初一开始共4天,多数市民或入庙祈福、或走亲访友、或旅游休憩、或博彩马场,不过浸会大学二年级的Zoé却依然为生活忙碌,她和妹妹要帮妈妈在九龙深水埗一带摆私摊,广东话称为“走鬼”,贩卖小商品以贴补家用。
“随便睇!”、“十蚊(块)三个!”Zoé和妹妹叫卖着,并不时与顾客商量价钱。“生意还好啦,关键是没有阿Sir(警察)来管。”她指着与摊位一街之隔的政府大楼,告诉记者,“走鬼”本来在香港是非法的,但每年春节及个别假期,执法者一般都会网开一面,让小贩们可暂时安心经营。
“走鬼”,在香港几乎家喻户晓。几十年前,它是流动小贩违法摆卖时,逃避执法人员抓罚而相互招呼走脱的暗语,后来被人们当作无牌流动小贩的代名词。“走鬼”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零售市场,在一些地区“走鬼”更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深水埗的鸭寮街本就是香港知名的电子和旧货市场。从大年初一开始,鸭寮街以及周围的钦州街、桂林街、汝州街等街边摆满各种地摊,商品从衣物、首饰、旧家电、手表到古董、相机、光盘,数不胜数,来淘宝的市民和游客接踵摩肩,有的摊位前人多得水泄不通,只能小步挪动。
记者看到,“走鬼族”的地摊摆有上世纪70到80年代的黑胶碟唱片,胶卷时代的老式单反相机,收音机、录音机、扩音器、无线电等零件和器材,很多平时见不着的商品这里都可以买到,有不少摊档甚至是通宵营业的。
在一个古董摊,人们目光聚焦在一个有木刻的旧式木柜,门把手已经脱落。“这是清宫里流传出来的!”“什么木质的?”“不清楚,看不出来了!”……摊主和顾客交流着。
“眼光定胜负”是这里不成文的规矩,“走鬼”摊有珍品也有膺品。一位香港朋友说,初来这里买表,交过不少“学费”:一次被骗,买了一只冒牌劳力士手表,损失了港币1000多元,现在也不时在鸭寮街碰到那个骗子。
“会否上前揍他一顿﹖”“哈哈,不会了。鸭寮街就是这样子,你情我愿做买卖,只怪自己没眼光,受骗也只能当交学费。”他笑着说。
“走鬼”摊同样吸引不少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经常来这里扫几次货的曾太接受采访时刚刚在鸭寮街“血拼”完,推着堆满货品的手推车说:“除了内衣裤外,我全身衣服都在这里的二手摊档买。”
深水埗一带唐楼林立,是香港低收入者聚居区,曾太也住在附近,她视鸭寮街为名牌特卖场。“我这副Gucci眼镜,虽是旧款,却还很新,才卖三四十元。而我的Polo手袋,虽有少许破损,但只卖二十元左右,别的地方一定买不到。”
同样住在深水埗的Zoé一家,父亲年迈在家,母亲在写字楼做清洁员,供养两个读书的女儿颇为不易。“进货渠道是妈妈从一些小商店批发处理的商品,以及写字楼里被丢弃但仍可使用的文具。”Zoé告诉记者,有时顾客杀价厉害,自己卖出的货价比进价还低,会被骂,不过她能理解母亲。
虽然生活艰辛,但Zoé依然乐观,“其实摆摊也没什么,湾仔码头水饺的老板娘及许多香港名流都曾经做过小贩。毕业后找个好工作,那样妈妈就能轻松些!”。她相信香港仍然是个的公平社会,人们佩服的是勤奋、肯干,而不是出身贵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