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薛小林 贵州报道
2月7日,大年初五。清晨的薄雾笼罩着占里村,持续至凌晨一两点的对歌活动让这个村子的人们累了,大多数的人们还在睡觉。这也是孩子们的闲暇时光,13岁的吴老征说,他要睡到中午12点。但吴老征并不是真的内心轻快,因为家贫,梦想上大学的他,已开始为来年的初中学费发愁。
好心人资助姐姐上学
吴老征在占里小学上学,明年此时,他就要步行到20多公里外的县城上初中。如果成绩足够好,家里又能交得起每学期1500元的食宿等费用,三年后还可上高中、考大学,但这样的几率并不大。
占里村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的一个侗族寨子。吴老征是我几年前采访时碰到的侗族女孩吴学英的弟弟。我见到吴学英的那年,她14岁,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可能是营养不良的缘故,占里的孩子比山外很多同龄孩子都显得小,读书也要晚一些。我在鼓楼边的空地上碰到这个头扎发髻,着一身侗族民族装扮的女孩,她挑着一担水。出于职业习性,我跟她聊了几句,她提出希望带我去她家里看看,我就跟着她来到鼓楼边不远一栋木楼的一层。她生性腼腆,但能让人感觉出有表达的欲望,跟我说了一些家里的事,并提出能不能帮助她继续读书,因为家里很穷,如果她继续上学,她的弟弟就要失学了。
我回长沙后,给她联系了一位好心人,资助她上学。好心人的善举持续到现在。
弟弟为明年学费发愁
吴学英的爸爸只上到小学三年级,曾短暂去广东等地打工,但因文化程度低,无所适从,回家后再也没外出谋生。在家里,吴的爸爸靠纯粹的农业劳作养家,家中大部分收入来自卖米,每年不到一千元,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两个孩子的教育。
吴老征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上大学,但眼下的情况是,一年后他上初中都很困难。孩子虽然天性乐观,但已在为此事发愁。和吴学英同年的吴玉花,今年上初三,父亲意外去世,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一,都是一位爱心人士在资助上学,后来那位爱心人士出国,中断了联系,家里供其上学就显得举步维艰。玉花的妈妈说,如果女儿考上高中,将举债送孩子上学,因为妈妈知道文化很重要。
一个班只有3人考上高中
在从江当地,像吴学英姐弟、吴玉花这样的情况还很多,吴学英初中毕业的班级有40多名学生,但考上高中的只有3人,有的因为成绩不好考不上,有的也因为家中无力供养。
据记者观察,学生成绩差与基础教育条件落后有很大关系。以占里为例,村里的教育太落后,六个年级的学生,在一栋简陋到近乎成危楼的二层木楼里上学,教学条件极差,学生能学到的东西甚少。
由海外人士捐资,于5年前建成的新学校,因地处褊狭山间,没有自来水、厕所等配套设施,同时面临滑坡威胁,学校早已被弃用。那么,新学校当初是怎样选址的?政府为什么不能在有外援的情况下增加些配套设施?等等,这些都值得人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