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国栋
本报通讯员 朱桂华
赵德峰
春节期间,记者来到莒县瓜菜生产重地陵阳镇,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特殊年味。
农历大年三十上午,孙家葛湖村大森果蔬专业合作社里一派忙碌的景象,一边是合作社的成员们正忙着领合作社分发的红利和福利,另一边是20多位农家大嫂正在严格按要求把刚刚从蔬菜大棚摘下的新鲜蔬菜进行筛选、称重、分类、包装、搬运,把刚刚包装好的礼品菜装车。
合作社负责人孙森田说:“去年我村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和我村实际,发展了150余亩高标准的现代化有机蔬菜大棚,生产的蔬菜深受消费者和商家的青睐,从11月中旬到现在,一直都没闲着,每天的发菜量都在300箱以上。今天是年三十,我们昨天晚上10点接到礼品公司电话,要求我们在今天中午九点前装好280箱菜,每箱90元,现款交易,礼品菜装箱这活是细工夫,妇女是主力,大老爷们都在家忙着贴对联,整理年货,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我们就是‘忙并快乐着‘。”
“既忙年又忙钱”,正成为这个镇菜农们的新春写照。陵阳镇瓜菜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万亩左右,镇农业部门引导广大菜农大力发展“节日蔬菜”,让优质蔬菜在春节前后上市,同时在经营中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在蔬菜深加工和礼品菜包装上下工夫,使菜农赚了个盆盈钵满,全镇仅蔬菜一项人年均增收达4000元以上。
近几个月降水稀少,会不会导致这些大棚蔬菜在春节上市时减产?菜农孙石田对此毫不担心,他说,针对旱情,镇里聘请了农科人员,指导菜农采取滴灌和喷灌技术抗旱,这保证了大棚蔬菜在大灾之年同样能增产增收。
“黄瓜顶花金玉满棚、茄子泛光紫气东来”,杨家址坊村杨树文正把“四季如春”的横批贴在自家的大棚门口,看着自编自写的对联,已在大棚里过了两个春节的他由衷地笑了。
春节前后,正是大棚黄瓜、西红柿、茄子、芹菜等瓜菜管理的重要时期,很多菜农把大棚建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用该镇农技站站长张传夫的话说就是“瓜菜上了架,大棚变成家;户户种钞票,全家乐哈哈”。
蔬菜种得好,也让村民们的饮食习惯悄然发生了变化。除夕夜,少了大鱼大肉,韭菜炒笨蛋、蒜泥拌茄子、黄瓜蘸大酱、青椒炒里脊、虾仁扒芹菜……一盘盘青菜端上桌,一股股诱人的清香传开来。
何家疃村的菜农何在兴一边忙着年夜饭,一边笑着拉起了家常:“现在的生活好了,大鱼大肉天天吃,它们已经从年夜饭桌上‘下岗’了。”菜乡人民富了、口味淡了,但特殊的年味却越来越浓了。
大棚内翠绿的叶、鲜艳的花,餐桌上一道道青菜,成了新春又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过的是一个绿色的春节。”陵阳镇党委书记刘维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