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8日晚间宣布,自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06%。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首次上调利率,也是2010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利率。央行曾于去年10月份和12月份两次上调利率。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选择在农历新年刚过这一节点来加息,意在应对当前不容忽视的通胀压力。
“虽然去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11月出现小幅回调,但今年尤其是上半年我们面临的通胀压力仍不容忽视,这是央行此时加息的根本原因。”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说。
财经·关注
剑指物价上涨 抑制通胀预期 平衡资金供需
今年上半年我国物价上涨压力较大
加息主要是针对通货膨胀预期管理
“这次加息应当是对1月份信贷增长可能依然较快、物价可能创出新高、境外商品价格近期持续上涨等的必然政策反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
“此次加息体现了央行调控的前瞻性灵活和针对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虽然1月份物价指数还未公布,但央行在春节假期刚过这一节点上宣布加息,说明1月份CPI同比涨幅一定比去年12月份要高,近期通胀压力不容忽视。
加息 符合市场预期
多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加息在意料之内,持续的负利率、不断发酵的通胀预期以及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等市场数据,均释放加息信号。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今年以来,全球气候异常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未来可能对我国物价上涨形成较大压力。而目前的负利率水平也并未由于上两次加息而得到改观,因此央行果断加息符合市场预期。
另一方面,春节前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平抑物价,使得物价短期趋于平稳。但下一阶段这些干预措施效果逐渐减弱,受压制的价格可能在2-3月份有所释放。因此,今年上半年我国物价上涨压力较大。
“无论是从经济增长角度,还是物价水平,当前的利率水平都偏低,加息是在预期之中。在目前经济增长已经不是主要问题的情况下,加息主要是针对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加息 调控市场心理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也认为,加息主要是针对当前愈来愈大的通胀压力,本次加息对于调控市场心理、引导通胀预期会有明显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说:“从1月份信贷规模超万亿元来看,市场对流动性的需求仍很强烈。春节前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9%使得银行资金面吃紧,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在短短一周内从略高于5%一路跳升至7%-8%,创下4年来新高。这表明,仅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不加息,简单调整资金供给而不调整资金需求,并不能解决问题。而动用价格工具有助于压制信贷需求,从而促进货币市场供需平衡。”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加息有利于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抑制原本不缺钱的大中型企业对廉价信贷资源的过度占用,使得宝贵的信贷额度能够用来更多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此外,近期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浮动弹性增强也为我国加息打开了空间。“近期人民币升值较快,市场对未来升值的预期就减弱,这就加大了热钱流入的成本和风险,抑制了境外资金持续流入。”刘元春说。
新闻·分析
我国进入加息周期 多次大幅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算上此次加息,在不到五个月时间里,我国央行已连续三次加息,对此分析人士指出,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同,我国当前已经进入到加息周期。
“稳定物价是一国央行的职责所在,而上调利率又是控物价最直接的调控手段。随着物价上扬风险的逐渐加大,目前我国已逐步进入加息周期。”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认为。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一方面,发达经济体仍坚守低利率货币政策;另一方面,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上调银行利率,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中央银行为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胀压力,就曾多次宣布加息。
“宏观调控是连续的过程,目前来看,加息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央行将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货币工具使用方面,将继续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
“从经济增速、物价水平和利率水平的匹配程度看,当前的利率水平是比较低的,未来不排除继续加息的可能。”不过连平认为,由于连续加息会增加企业运行的成本,也会给银行和房地产市场带来一定风险,因此多次大幅加息的可能性并不大,如何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间的关系,将时刻考验货币当局的调控智慧。
此次加息后,居民三年期存款利率达4.5%,五年期存款利率达5%,分别较此前提升0.35和0.45个百分点,专家指出,存款利率的提升,有利于保护储户利益,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社会通胀预期。
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