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永城,在家过春节的年轻人。
多加班,多挣钱,将来在家盖楼房,结婚不发愁,学个手艺,干不动了还回家,多积累点社会经验和技能知识,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工作
中原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们带着期望,急切踏上了返城之路
三六九,出门走。2011年2月8日,农历大年初六,为了讨个好兆头,中原地带返城务工人员大多集中在这天出门。
早上5点多,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种庄村的张少华夫妻俩就起床收拾行李,打扫家里的卫生,把在家跟着奶奶上五年级的闺女抱了又抱。这一出门,他们要到收麦子的时候才能回家,妻子梁月霞一遍又一遍地嘱咐女儿:“在家一定要听奶奶的话,别太贪玩,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了,到城里工作,也不要在家打坷拉了(种地的意思)。”
女儿张莹在一旁看着母亲收拾东西嘴里不断嘟囔着:“就知道挣钱,也不管我的事,弟弟都能跟着你们,把我一个人扔在家里,长这么大我还没去过大城市呢,我就不是你们亲生的吗?”张少华接过女儿的话说:“你这孩子咋就不懂事呢?我和你妈能不想带你出去上学吗,就凭打工挣的几个钱能负担得起吗,你弟弟是因为聋哑,我们才带他出去的,把你弟弟放在家里,也不能上学,你奶奶的年龄大了,也不能照顾你们两个人。妮子,听话!以后咱们有钱了,爸爸一定带你出去逛逛大城市,长长见识。”
“我想你们咋办,那你们得经常给我打电话!”
“好好好!会的。”张少华在一旁应声着。
张少华在江苏南通一边打工,一边照顾患有先天性神经性耳聋、在当地聋哑学校上学的儿子,一个月的工资有2100元,正好够他们爷俩的生活费和上学的学杂费。妻子梁月霞在江苏江阴一家服装集团打工,一个月的工资2700元,加上平时加班,每月工资能有3000元左右。梁月霞说:“前两年给儿子向国家申请免费的电子耳蜗,不知道啥原因一直没有批,如果要换一个,得20万元,以自己现在的收入根本没办法。新的一年希望能多加班,多挣钱,再向亲戚借点,看看能不能给儿子换一个电子耳蜗。看着儿子这样聪明,能让他有个好的教育,将来能成为有用的人,就心满意足了。”
安徽省濉溪县百善镇程松园子村,程惠艺年前就把港澳通行证办好了,准备过了正月十五就去香港发展自己的书法事业。
今年35岁的程惠艺7岁时,由于感冒发热,父母带他在村里看病,可能是因为打了庆大霉素的原因,从此耳聋。由于他言语不清,而且耳聋,只上完小学三年级便辍学在家务农。程惠艺从小就喜欢写字,无论是下地干活儿,还是烧锅做饭,手里常拿着小树棍在地上写啊,画啊,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夏天吃完的西瓜皮舍不得扔,他拿着瓜皮在地上练字,下雪时在雪地上练,一刻也不让自己闲下来,除了练字就是练字。村里人见他的字写得好,无论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让他来写,春节时他也会到镇上写春联卖,慢慢的在当地小有名气。
结婚后,家里的负担重了,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瘫痪在床,写字也挣不了钱,有一段时间他只好随着村里人到外地打工,当过剃头匠、看过大门。
对大多数新一代农民工来说,期待返城后有更高的收入,生活的能更好些。
山东省巨野县万丰镇陈集村,19岁的王宏宇以前在南方的电子厂打工,由于工作环境有辐射,对身体不好,正月初六和村里人一起到山东烟台一家食品厂重新找活儿干。出门前家里人给他介绍好了对象。王宏宇今年的愿望就是多挣些钱,在家盖楼房,过两年结婚就不发愁了。他也有自己的忧虑:现在出门打工挣的钱是比以前多了,但是现在物价涨得快,钱也不够花,也不知道今年出门能不能挣到钱。
安徽省砀山县朱楼镇王机坊村,24岁的王自行在江苏常州一家服装厂打工。他每天都告诉自己要努力工作,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想多赚点钱,然后去学个手艺,因为打工不是长远之计,还是有个手艺好。外边再好,到自己干不动了还要回家的,所以趁自己年轻时,多干点,多积累点社会经验和技能知识,有机会了还得回家创业,干自己想干的工作。
安徽省濉溪县百善镇程家村的程伟一直带领村里的年轻人在北京打工。他对于年轻一代有自己的认识,新生代农民工多为村里的独生子女,在相对富裕的环境中长大,“抗击打能力”比较差。除去对他们的关爱,还必须以各种方式让他们明白,在激烈的竞争面前,经受压力考验、逆流而上是不可或缺的品质。他时常告诫跟自己出去的“孩子们”:进城务工,就必须树立远大的志向,立足本职,辛勤工作。只有用自己的劳动和双手,通过创造和奉献赢得尊严,才能赢得更加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