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们该怎样解救乞讨儿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09日12:12  新闻晚报 官方微博

  在春节期间,微博上“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就学者于建嵘发起的这一倡议,许多热心人身体力行,用相机记录下街头乞童的线索,通过微博传递到全国,并在短短一个月内陆续解救了6名与父母失散的孩子。针对如何解决解救乞儿这一社会顽症,借助网络手段发动群众参与,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然而关键在于行动,尽管“微博解救”还存在瑕疵,它仍然有效地引起了公众关注,并为真正解决乞儿问题提供了方向。

  拐卖妇女儿童、组织妇女儿童乞讨在我国都是重罪,而强迫没有反抗能力的儿童乞讨牟利,乃至于残害儿童以博取同情心更是严重挑战公众心理底线。公安部自2009年4月开始的全国“打拐”专项行动,已经是我国第五次打拐专项行动,这表明政府立场和公众期盼是吻合的。遗憾的是,拐卖妇女儿童和利用乞儿牟利现象始终难以禁绝。就在“微博解救”如火如荼的同时,“安徽阜阳拐卖虐待儿童成风硫酸烧脸毒打致残”的新闻也触目惊心地站上门户网站首页,而当地这一问题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媒体曝光,甚至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形成,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种非法、肮脏的“门路”自十几年前肇始于太和县宫小村以来,不仅不为当地人所耻,反而为当地人所效仿,成了一种畸形的致富模式,并辐射蔓延到了附近地区。

  反思乞儿问题,如果说在部分农村,贫穷和愚昧是制造乞儿的土壤,那么城市市民的处理不当就是肥料,使乞儿问题积重难返。当我们看到一个乞儿,真正妥当的做法是:把乞讨的孩子送到有处理责任和能力的地方,比如救助站和民政部门;发现组织乞儿乞讨的成年人,任何公民都应该首先报警。然而传统观念总是把施舍与行善划上等号,如果市民习惯性对乞儿解囊相助,那么实际上是在提供乞讨的动机,也就是最大程度地伤害乞讨儿童。也正因为人们习惯于通过施舍释放同情心,残害儿童以获取更多施舍成为犯罪者的一种选择。幸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种观念的可怕,不再施舍给乞儿,然而在缺乏普遍关注的条件下,正确的观念并没有得到有力的传播,组织儿童乞讨依然有不菲的回报,这是乞讨儿童成为痼疾的根源。

  “微博解救行动”的可贵之处正在于点中这一顽症的死穴,改变人们对于行善的观念。正如于建嵘的表述,“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最大成果是“全社会都树立起一个基本观念:看到14岁以下的乞讨儿童都可以报警。 ”报警不一定是所有人的第一选择,但是在这一认识的支持下,行善有了正确的方向:首先做到不无意识地为恶,即不向未成年人施舍;其次提供力所能及的绵薄之力,比如随手拍照上传线索;再者就是协助有关部门解救乞儿。如果全社会能够受到这种影响,那么组织乞讨儿童的风险将越来越大,假以时日,存在数十年的乞儿现象很有希望逐渐消失。

  当然,“微博解救行动”只是一个尝试,仍需要不断修正行动过程中出现的瑕疵,防止伤害无辜或引起人贩子再次伤害儿童,这或许是对民间智慧和公众力量的真正挑战所在。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