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2月9日电(杨杰 张浪)2月9日是农历正月初七,当日上午10时许,随着“咣…”的一声铜锣声响,全场寂静。被称为“巴蜀鬼才”的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魏明伦作为主祭人,在行过净手、奠帛礼之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正门徐徐打开,当地一年一度的“人日游草堂”祭拜诗圣杜甫活动由此拉开了序幕。
随后,在40名身着精致唐装的仪仗队和祭礼生带领下,主祭人和祭礼嘉宾步入杜甫草堂;大廨内,杜甫的扮演者身着唐装,手握一支大毛笔翩翩起舞。主祭人在杜甫塑像前恭敬地献上一束梅花,以喻先贤的灵魂高洁如梅,后世仰望。
祭祀人群在游客们的注目礼中,到达诗史堂。唐装仕女随着古典优美的曲子跳起了《春夜喜雨》,主祭人再向诗圣敬献美酒,让圣人之德永世不忘。
最后,整个祭祀活动在纪念杜甫的祠堂——工部祠堂达到了高潮。工部祠前,主祭人魏明伦宣读祭文,并带领祭拜队伍向杜甫塑像三鞠躬,告慰诗人在天之灵。
作为主祭人,魏明伦先生告诉记者,“诗圣”杜甫是大雅文化的代表,人日祭杜是后人表达对杜甫尊崇的一种方式。在泛娱乐时代,我们更需要弘扬杜甫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弘扬以杜甫为代表的大雅文化。
据了解,“人日”被称为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的习俗。自宋朝以来,每年文人墨客纷纷来到杜甫草堂祭拜诗圣杜甫,延续到明清时期这一祭祀活动流传得更广。据史料记载,明初蜀王朱椿就开启了祭祀杜甫之先河。到清代,在著名学者何绍基“人日”到草堂祭拜杜甫并题就“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一联后,人日祭杜成为了成都市的一大风俗。1992年,杜甫草堂博物馆首倡恢复了人日游草堂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9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