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提出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是大势所趋、竞争所逼、发展所需
“十二五”时期,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竞合格局加速调整、综合实力重新排序的重要时期。昆明市作为云南的省会和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既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增强自身实力,又要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培育新的优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加快把昆明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
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商品服务的提供、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经济管理运行的体制机制越来越国际化,城市国际化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我国来看,进入“十二五”,伴随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持续加深以及基础条件的日趋成熟,各个城市又掀起了新一轮建设国际城市的竞争热潮。可以说,谁不积极融入世界,谁就会被边缘化;谁抢到了国际化先机,谁就能拥有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从自身来看,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随后,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确立了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发展战略。在现代新昆明建设进入国际化拓展的新阶段,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既是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昆明对桥头堡战略的响应、呼应、策应、接应,和实施桥头堡战略最重要的抓手和最具体的实践。
纵观国际国内形势,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带来的机遇。全球科技产业变革以及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可以为昆明吸引和聚集发展性资源,实现技术和产业整体跃升。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机遇。“十二五”期间,中央将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可以加快昆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对外开放进入提速期带来的机遇。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再次强调,要加快沿边开放、向西向南开放,促进昆明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中央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滇中经济区,形成对周边地区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战略新高地,助力昆明整合发展要素、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滇中都市经济区崛起繁荣。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昆明发展的机遇。2008年以来,昆明列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市,并下放了12大类40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特别是省委八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进一步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给予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云南省是亚洲的地理中心,昆明是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处在南北国际大通道和以深圳为起点的第三座东西向亚欧大陆桥的交汇点,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西亚、南欧和非洲五大区域开放的前沿通道。
同时,昆明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健全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昆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为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立足实际、前瞻未来,积极可行、稳步推进”的原则,计划分三个阶段推进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即:近期抓规划、夯实基础。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同步基本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化门户和重要桥头堡城市;中期壮实力、基本达标。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同步基本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远期提品质、全面建成。再用10年左右时间,使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特征更加明显、影响更加广泛,全面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
根据昆明目前的发展阶段、现实状况和外部条件,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重点是要着力加快五个方面的国际化:加快城市品质国际化。切实找准城市发展的国际定位,以国际视野来规划城市;加快产业发展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不断提升昆明国际经济竞争力;加快市场体系国际化。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市场体系,打造立足云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泛亚的区域性国际大市场;加快文化交流国际化。充分挖掘昆明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特征,把昆明建设成为泛亚国际文化名城;加快社会管理国际化。按国际惯例办事、按国际规则执行、按国际标准服务,塑造昆明开放包容、诚信友善、文明好客的良好形象。(作者仇和 为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