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伟 龙平川
西饶旺杰在为牧民看病。傅伟摄
西饶旺杰,1968年12月出生,1980年12月入伍,1983年12月复员,分配在班戈县畜牧局工作,1984年3月调入班戈县检察院,历任书记员、助理检察员、检察员,具有医师资格证和行医资格证。2005年4月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1月获“中国优秀检察官”称号。2006年12月任班戈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至今。
班戈县城,海拔4750米。很少有人踏上的高度。酷寒,空气稀薄,长冬无夏,多风雪天。这个西藏乃至全国海拔最高的县,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仅3万。
2010年10月26日,时隔5年,记者第四次到班戈采访时获悉:西饶旺杰的妻子三年前调到那曲地区藏医院工作,兼照顾在那曲中学上学的女儿。妻子希望西饶旺杰调到地区检察分院工作,西饶旺杰没有同意。2009年,妻子提出与西饶旺杰离婚,西饶旺杰流着眼泪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得知西饶旺杰离婚的那个晚上,记者流泪了。记者想,如果西饶旺杰没有精湛的医术,没有牵挂的农牧民,家庭还会破裂吗?
问题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记者问西饶旺杰:你给贫困牧民看病,准备看到什么时候?
西饶旺杰说:直到我走不动的那一天为止。
上班之前,贫困牧民前来就诊
2010年10月27日早晨8点,记者来到西饶旺杰家中时,已有10名穿着朴素的牧民和职工等着看病。班戈与北京的时差2个小时,每天上班时间与内地不同,为6个小时。在当地,上午10点上班,13点下班;下午16点上班,19点下班。
每天上午上班前、下午下班后和节假日,就是西饶旺杰为牧民诊治疾病的时间。
很多时候,西饶旺杰给人看病并不是坐等,而是要赶到病人家中。早年西饶旺杰给病人看病出诊,都是骑马或步行,顶风冒雪。为方便牧民看病,他花6000元购买了一辆旧汽车。2009年,西饶旺杰将四面透风的旧汽车卖掉,花2.4万元买了一辆二手羚羊轿车。
西饶旺杰领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买1000元的药,但是没有几天就让牧民群众用完了,他就再去买。从2005年开始,当地牧民陆续上了医疗保险,半年一次交20元钱,就可在乡镇和县人民医院取到常用药,西饶旺杰的经济压力稍微得到了缓解。
具体一个月要花多少钱,西饶旺杰说,他没有统计过,他也不想去算。他说,这已经比过去负担轻多了。
从1968年出生始,西饶旺杰只有3次较长时间离开班戈。一次是1980年到1983年在西藏军区那曲军分区服役,师从藏医名家嘎旺。而早在他8岁时,在父亲引导下,他就拜当地最有名的老藏医为师学了8年。1984年,西饶旺杰以法医的身份被调入检察院,然而“当时院里就4个人,办案人手非常紧缺,在领导的安排下,我只好弃医从检”。为了能尽快熟悉法律知识,西饶旺杰到北京一所大学进修了两年法律。再有一次,是在河北衡水检察机关挂职一年。
尊椎欧色的疑惑:哥哥的钱都哪去了?
尊椎欧色是西饶旺杰的弟弟。他从1993年开始,先做生意,搞过运输,后来给人盖房子、打石头垒墙,起早贪黑工作挣了些钱。
2002年夏天,尊椎欧色到县农业银行办事,遇到在银行工作的亲戚边措,闲聊中边措告诉尊椎欧色:“你哥哥西饶旺杰在银行贷了不少款,五六年了,只是到期还利息,本金到现在还没有还。”
尊椎欧色听后吃了一惊:母亲是退休职工,兄嫂在一起生活,两个孩子,一家五口人,三人挣工资,当时每月起码有七八千元收入,怎么可能在银行贷款呢?
一天,西饶旺杰在县政府门口碰到了哥哥,问他:“你在银行贷款了?”西饶旺杰说:“贷了。”弟弟问:“贷了多少?贷款干什么了?”哥哥说:“贷了四五万块钱,买药给病人看病了。”
2003年春天,尊椎欧色听亲戚说哥哥还了贷款4.5万元中的1.5万元,剩下3万元是无论如何也还不了了。尊椎欧色从家中拿了3万元,替哥哥还了银行的贷款。
尊椎欧色对哥哥说:“这次的贷款我替你还了,以后我可不管了。你现在的住房已是危房,如果不尽快盖新房,说不定会出什么事呢。”
西饶旺杰敷衍说:“行,行行……”
过了几个月,尊椎欧色催哥哥盖新房,哥哥却说:“我哪有钱盖新房啊?”
尊椎欧色听后既生气又不理解。默想片刻,他给哥哥出主意:“我把药拿到我家去,你给病人看完病,要拿什么药,你写一个条子,让病人到我那儿去拿,你不好意思收钱,我替你收,我只收成本费。”
西饶旺杰说:“什么事我都能答应你,就这个事绝对不行。”
后来,尊椎欧色还是给哥哥一家把新房盖了起来,花了6万多块钱,都是尊椎欧色出的,没要哥哥一分钱。他说:“我为什么给我哥还贷款和盖新房?其实很简单。我和我哥的感情特别深,我父亲去世得早,我哥对我特别好。他高兴,我就知足了。”说到这里,尊椎欧色眼里闪着泪花。
牧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牧民
西饶旺杰的妻子1989年那曲地区卫生学校毕业后分在班戈县人民医院当护士。她和西饶旺杰是自由恋爱,1990年结婚,有两个儿子。婆婆是退休职工,公公原是班戈县小学的校长,1978年去世。
早在两个人结婚前,西饶旺杰已在给贫困牧民看病。那时,县人民医院只有20多人,由于人少条件差,晚上没有医生值班。两个人结婚后,就是在新婚夜都有病人求诊。西饶旺杰有时一夜被叫走出诊两三次,刚躺下就又有人来叫,妻子真有些受不了了,对他说:“有医院嘛,让他们到医院去,长期这样下去,谁都休息不好。”西饶旺杰耐心地对妻子说:“医院没有夜班,病人有难处,对我们来说,克服一下就过来了。”妻子也说服不了他,就由他去了。
两个人刚结婚时,病人少,西饶旺杰一人还忙得过来。1994年以后,西饶旺杰看过的病人多了,知道他的人也就多了,来求诊的病人也多了起来。多的时候,一天看十几个病人,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了。妻子那时候已适应了这种情况,就在他忙不过来的时候,帮把手。她在上班前、下班后和节假日都给他帮忙。她在医院是护士,给病人打针、输液、发药、量体温、测血压,她都能干。直到1995年,县人民医院有了夜班,西饶旺杰夜间出诊的次数才少了下来。
夜间出诊都是些急病,有一天凌晨三四点钟,尼吉的儿子敲门,说他爸爸的肚子疼得特别厉害。西饶旺杰立即起床出诊,回来时天都亮了。尼吉患的是胆结石,西饶旺杰给他针灸、吃了止痛药,才缓解了。这之前,尼吉的胆结石病就是西饶旺杰诊断出来的。
西饶旺杰给许多不知姓名的牧民看过病,许多人病好之后送来酥油、牛羊肉、奶制品等礼物,西饶旺杰都婉言谢绝了。这些年,他收得最多的是哈达。
27年来,西饶旺杰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对牧民群众深厚的感情,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免费为贫困牧民看病达10万余人(次),为成千上万的病人解除了痛苦。普堡镇八村的央措告诉记者:“20多年来,我患高原病的公公婆婆都是西饶旺杰给看病的,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我的公婆都活过了85岁,这样的年龄,在内地是常见的,在我们海拔超过4500米的藏北高原,应该说是个奇迹……”
班戈,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记者5年前在班戈采访的时候正值内地盛夏七月,而班戈却寒风彻骨。在县检察院,当时的检察长嘎玉在往藏北特有的大铁炉中加牛粪做燃料。记者问他,班戈县什么时候就不烤火了?嘎玉答,我们这里没有不烤火的时候,在这里没有四季,一年只有一个季节,那就是冬天。
前些年,班戈县检察院有法律职务的人只有检察长和副检察长,西饶旺杰几乎主办和参与办理了院里所有的案件。西饶旺杰办理过案件1000余件——人烟稀少的班戈案子不多,这1000余起案件大多是在河北衡水检察机关挂职时办的,在班戈办的案子大约有100余起。在他办理的这百余起案件中,从没有过错案,而且案子办得让所有人心服口服,被当地群众称为人民信得过的检察官。
班戈县检察院当时只有上世纪80年代初建的两间平房做办公室,条件十分简陋,为节省燃料,大家挤在一间屋子里办公。5名检察人员的住房,都是个人想办法解决的。2006年,政府在县城的黄金地段给检察院批了一块盖办公楼和干警周转房的地方,因没有经费,迟迟没有动工,有一部分被县里挪作他用了。县里曾经有告示:再建不起来,土地就将被拍卖。2008年,在自治区检察院的支持和协调下,班戈县检察院终于建起了一栋二层楼房。
2005年4月,记者离开班戈县城时下起了大雪,通往那曲地区的路上,已积了很厚的雪,道路已经模糊难辨。260公里土路,越野车竟走了9个小时。2010年10月,记者再到班戈采访时,虽然还是土路,但已平整了许多,4个多小时,就从那曲地区所在地到了班戈。
藏北班戈,有着闻名遐迩的纳木错、班公错,还有气势磅礴的高原风光。那里有全国海拔最高的检察院,这个“最高检察院”里只有寥寥可数的6个人,他们红红的脸膛和火热的情怀,让这里的人们感到温暖——哪怕一年四季,都是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