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村民议事会被认为是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逼”出来的意外收获。2008年,马岩村成为邛崃市14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之一。
土地权属、争地纠纷、边界扯皮等上百个疑难杂症一度让只有四人的村两委束手无策。村支书杨帮华灵机一动——不如让村民投票选出有资历、有威望的代表组成“议事会”,民事民议民定!最终成立了32名成员组成的村民议事会。轻轻一个转向,繁琐难搞一下子成了水到渠成。
此后两年,议事会、监事会在成都3343个村(社区)全面推广,一个村支部领导、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在蓉城正式确立,决策权与执行权、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政府职能与自治职能分离的架构就此明晰。被众多媒体称之为中国基层民主探索的又一个范本,形成了真正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缩影
马岩村脱胎换骨的秘密
过去的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是一个背靠大山的偏僻乡村,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村民们的房子也破败不堪。如今的马岩村有了宽阔的水泥路、长长的蔬菜大棚和蓝花楹大棚,村民们业余生活时还享受上了崭新的健身器材。从邛崃西部山区的“穷乡僻壤”到如今山窝窝里的现代村落,这一切变化都与村民议事会制度的顺利推行密不可分。“如果没有议事会,无论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还是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都难以开展。”村支书杨帮华说。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字句虽短却总结了马岩村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专家陈红太指出,以村民议事会制度为代表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是成都政治建设上一次新的飞跃,有利于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实现党的执政与自治、社会和经济等组织和制度资源、权力资源、权威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过去村两委的三五个人说了算到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作用,这是民主化过程,也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而马岩村如今的成功,正是成都通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缩影。
2008年,马岩村办起了养猪场,组建了竹业合作社。收入多了,村民的议论也多了起来:村里现在有了钱,公开栏上是公布了收支情况,但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谁晓得,花多花少还不是他们干部说了算。群众意见经议事会成员罗富友、何德荣反映,议事会讨论决定制一枚财务章,分成5瓣,选出5名村民信任的代表各持一瓣,村上每张发票必须盖上完整的财务章方可入账报销。
如今,五瓣“梅花章”几乎已经成为马岩村在外的金字招牌,并作为中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典范之一,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行之有效的基层民主制度刺激了全村百姓的发展愿望。根据议事会的调查结果显示,村民们在利用公共资金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希望养殖鸡、鸭、猪以及种植茶叶和苗圃的占绝大多数。为了方便大家贷款,村上再次做出创新之举:通过村民议事会选举产生融资审核小组,设立服务站,由3位由村民组成的融资专职代理员,根据每家每户的实际发展和还贷能力,为村民进行星级评定:一星级村民不能融资;二星级村民可以融资3万元;三星级村民可以融资3—5万元;四星级村民可以融资5—10万元;五星级村民可以融资10万元以上。
延伸
议事会议出了美好生活
在龙泉驿区大面街道蒲草村,由议事会成员提出的改扩建村级活动中心事项在村民代表会议上正式通过,投资170万元修建了新的村民活动中心,由议事会成员全过程参与工程进展和工程质量监督。
位于该村的原土桥老砖厂办公用房和原连山村小学房屋年久失修。村民议事会成员再次行动起来,经过充分调研和讨论,决定把危房改造成厂房出租,既能排除安全隐患,又为群众增加了收入,把原来的危房变成了群众的摇钱树。
如今,沿着洁净的小区道路往里走,两旁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独具川西民居特色的小洋楼伫立其中,小区健身广场上几位阿姨正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村民们的美好生活完全可以说是由他们自己“一手创造”的。蒲草村村支书邹光蓉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从修房子到种花木,村里的一切现在都由村民举手表决通过、拍板同意。
“代民做主,有时做好事不落好,由民做主,很多工作变得又快又好。”邹光蓉说,现在村里的公共资金支配,项目选择都要由村民议事会成员实地考察、过目图纸后,通过填写“一户一表”、议事会讨论表决、公开招标等流程最终达成的一致意见。“凡是跟村民利益有关的事情,做与不做、如何做,最后都由他们自己拍板。”
随着农村“四大基础工程”的深入推进和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美好蓝图徐徐展开,以村民议事会制度为代表的农村新型治理机制把参与权、决策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交给群众,满足村民参与公共事务和权力保障的需要,把原先“面朝黄土背朝天”村民引进了一片民权民定、民治民享的崭新天地。
转变
代民做主变为民权民定
“请大家认真看清投票栏中的候选人,在你认为合格的人的名字后面打钩,选出你们心中‘巴适’的议事会成员。”在邛崃卧龙镇拢龙村4组,47户村民正聚集在一家院坝里召开本组村民议事会,正式选举本组的议事会成员。前期通过村民海选推举出来的8名议事会成员候选人的名字清晰地印制在统一的选票上。等村民都拿到选票后,该村支书王玉明一遍遍地高声向村民宣讲了议事会的功能和职责。按照有效票数过半原则,票数最多的5名候选人当场成为该村4组的议事会成员,在一周的公示期内村民如无异议,这5人将代表4组村民参加拢龙村议事会,参与村级议事会成员的选举,代表村民对村级事务进行决策。
“过去我们以为议事会只是个形式。只要给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就可以了,加上过去村民对开会不积极,干部有时候就习惯性地代他们做一下主。”拢龙村书记王玉明告诉记者。这样的“老思路”很快就面临了挑战。
2010年2月,邛崃市卧龙镇拢龙村由于村民议事会记录长期缺失,在成都市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大会上受到批评,为此,王玉明在镇上作了检讨,还被扣发了半年的绩效工资,“纠结”了好几天才缓过劲儿来。看着其他村社的工作在议事会、监事会的介入下越搞越好,王玉明慢慢明白过来:群众满意才是真的“过得硬”,“尊重群众的意愿,让民做主,永远不能走过场。”
古时候有句百姓送给官员的话,叫做“为官不替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可在如今的成都,这句老话已经被彻底打破,替民做主的方式不再适用。尊重民意,还权于民,才是老百姓最欢迎的。小小的议事会,议出了蓉城新农村的新气象。“代民做主”转向“民权民定”,一条阳光下民主决策和村民自治的村级治理新道路正在我市广袤乡村铺就,引领着成都城乡统筹的巨船向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美好愿景加速前行……
本报记者 李自强 摄影 谢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