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用一根根彩带编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动物园。晚报星辰拍客 罗雄摄
这是捏面王彭老爹捏的红太狼。
本报讯(记者 周辉霞 唐薇频)新年期间,一波波市民涌进火宫殿、开福寺新春祈福庙会感受长沙的传统年味,火神庙前拜一拜,大戏台前听一曲,最兴奋的当数围在各种传统手工艺摊位前目睹面人、糖画、棕编的制作过程。昨日,看着蜂拥而至的市民,捏面王彭爹爹和棕编老艺人杨天正、杨红夫妇道出了他们共同的新年心愿:招个徒弟传手艺。
揉揉搓搓
10分钟捏个红太狼
逢年过节,糖画、捏面人等传统手工艺摊位就会在火宫殿的空坪上架起,营造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今年春节也不例外。60有余的彭支宁老人的面人摊被游人团团围住。“可以做个红太狼不?”来自衡阳的游客李小姐问。只见彭老爹拿着自制的七彩面泥捏、搓、揉,还不时用小梳子、塑料片和小刀进行造型,不到10分钟时间,一个手拿平底锅的红太狼便一气呵成。
逢年过节,只要有庙会,彭爹爹都会去凑个兴。他说,老百姓非常喜欢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特别是在春节的时候,一天要做好几百个面人,生肖兔、龙、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走得非常好。
彩带翻飞
巧手编出个动物园
“天哪,她编出了一个动物园!”彩带在纤纤细指间缠绕翻飞,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动物便呼之欲出:巨蛇、长颈鹿、仙鹤、老虎……昨日,当英国女游客多娜在开福寺文化广场看到杨红和她的彩编作品后,她的相机和目光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
从正月初三到初七,身怀棕编绝技的老艺人杨天正、杨红夫妇在开福寺庙会秀起了绝技,“秒杀”了成千上万的游客。这一次,他们秀的是在棕编基础上改进的彩编工艺,这个绝活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杨天正夫妇的棕编作品还与沙坪湘绣、菊花石一起,作为“长沙三绝”,风靡国外。
新年心愿
招个徒弟传承手艺
“今天是位年轻师傅在画糖画。”在坡子街口,围在糖画摊前的一名长沙市民说。这名李姓老长沙说,坡子街上做传统手工艺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这还是他头一次看到有年轻师傅在做糖画,“不管怎么样,这些传统的东西还是要有人做下去”。
而捏面王彭爹爹在新年的愿望是希望有人接班。他希望将自己的真传传给更多的年轻人,让这门传统手艺后继有人,但“捏面人不赚钱,年轻人不感兴趣,难得收到徒弟”。棕编老艺人杨天正夫妇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如果我们不做下去,彩带编织工艺就将面临失传!”杨天正已年届60,对这样叫好不叫座的工艺,如何流传下来,是夫妻俩心头的一大牵挂。
本报调查
热闹难掩传承之痛
尽管春节期间民间传统手工艺受到市民热捧,但记者了解到,以手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技艺的传承令人担忧,一项调查显示,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涵盖14个门类共157人,其中民间手工技艺47人,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集中在40~90岁之间,像棉布织染等传统手工技艺已无人知晓,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被逐步淹灭。“感谢政府,免费给我们提供门面,让我们来开福寺庙会亮相!”杨红夫妇把这个善意的邀请看作是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他们呼吁,这样的扶持更多一些,让濒临失传的手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