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法学百花园里栽种一片新绿追忆曾宪义教授与军事法学二三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0日08:59  法制日报

  陈耿

  两百多年前,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在其名著《论学者的使命》中提到,每一个人都具有自身的使命,仿佛天命在身,无法推卸。刚刚离开我们的曾宪义先生,就以其毕生的努力践行了当下中国法学家的使命。他的一生,倾注了对中国法学学科和法学教育的无限真情。

  或许对很多法律人而言,熟悉曾先生是因为他为人大法学院的发展殚精竭虑,他被称为“中国法学教育绕不过的人”,他在中国法律史学领域德高望重、誉满学林;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先生对于年轻的军事法学学科富有远见的关心与扶持,同样栽种下一片丰茂的法学绿阴。

  机缘际会,我作为一名军事院校的法学老师,有幸因军事法而与先生结缘,更有幸亲身感知到先生对于军事法学这一年轻学科的倾情关爱。

  1992年夏,曾宪义教授与其他几位法学家一起为当时西安政治学院陈学会主编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军事法学》做专家鉴定。先生对《军事法学》一书产生了浓厚兴趣,仔细阅读其中的章节,并给予了高度称赞,并嘱咐我们一定要把这一法学百花园里的“奇葩”浇灌好、培育好。

  1993年年初,西安政治学院为了推动军事法学学科建设,向当时的国家教委申请军事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当时,学院的法学师资力量还很有限,但申硕期间,想不到先生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受国家教委的委托,先生与其他几位专家一起来到西安政治学院对军事法学学科建设进行考察。在充分肯定了成绩的同时,也中肯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从那时起,先生便以一个学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可能地利用自身学术资源给予军事法学学科以照顾。

  和先生更多的联系还是在2002年。那年,我申请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得到了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深知,自己与先生并无深交,当时全国有那么多优秀的法学人才都想进站,先生之所以鼓励扶持我进站,大概也缘于其对军事法学的这一“弱势学科”的偏爱与扶持吧。记得两年的学习期间,曾老师还专门到博士后住处看望我们,在遇到学术难题时,先生总会以某种宏大的知识元素打开我们的研究视野,有时还主动与我探讨交流对中国军事法学发展的问题。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创立的新的法学二级学科,军事法学的发展一直由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局限而受限。为了摆脱这种困境,2003年,西安政治学院积极申请军事法学博士授权点。由于得到了曾老师等许多专家的长期指导,军事法学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申博取得了成功。回忆起他在担任教育部高等院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和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期间,大凡与军事法学有关的工作,他无不倾力相助。正是在他以及与他一样的老一辈法学家的努力下,军事法学才积极融入了法学大家庭,军事法学教育也相继在军内外开花结果,取得丰硕的业绩。

  2004年暑假,当我带着由西安政治学院军法系教员编著的一套军事法学教材给先生看时,先生脸上洋溢出欣慰的笑容。后来,先生专门在2004年第10期《中国司法》上发表《加强教材建设推动军事法学的发展》的文章,称西安政治学院军事法学系针对军事法学基础理论薄弱、军法资料匮乏的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制定并启动“军事法学专业教材体系”编写规划,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完成军事法学专业教材体系,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法学家对军事法学教材建设最高的评价,极大鼓舞了我们开创军事法学建设的信心。最终,我们的这套系列教材被评为教学成果军队级一等奖。

  2011年的冬日,先生走了,身后留下一个无比丰厚的法学宝藏,以及一个年轻的法学学科,她正迎来春天期待怒放。

  (作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原军事法学系主任)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