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两则“出境游变出拳游”的新闻,成为了媒体报道热点。其一是,2月8日,在台湾阿里山森林游乐区,来自山西和福建的两个大陆旅游团成员,因不愿排队抢乘景区小火车爆发冲突,冲突造成3人受伤,其中一人手指被咬断(2月9日《解放日报》);而稍早之前,一对来自安徽的赴港旅游张氏夫妇,疑因被强迫购物问题与香港某旅行社一女导游发生互殴,最终被判涉案3人各罚款1000港元。(2月9日《重庆晚报》)
两宗“出拳游”事件,尽管一为习惯成自然的“爱插队”所致,一为忍不了无良导游的恶毒谩骂所起,但表现的形式如出一辙,以上演“全武行”来错上加错,造成的结果大概也不难想到,内地客的旅游形象一再受损。
倘若照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地域保护意识”来作议论,可能有些人会搬出“拳出有因”的辩护理由——谁让公园管理方没有管理好乘车秩序,全怪香港女导游骂人在先。是啊,一个巴掌拍不响,该出手时就出手,凭啥花了大价钱出境去旅游,还让咱享受不到满意开心的服务呢!这样的辩解貌似在理,而我却想反问一句:某些动辄把肢体当武器的“出拳游”贵客,你的出格强大的“自我保护手段”,真的只在出境游时“怒不可遏”才偶尔玩玩么?
如果不是讳疾忌医或讳莫如深,相信很多人也能感悟到,近些年来,随着生活的改善,腰包的鼓涨,不少人的消费能力确实变得今时不同往日,出境甚至出国游,也早被视作了家常便饭。更有一些人,就像演艺明星不差钱买了驾私人专机,还将这种高消费的旅游,看作了是自己“为X争光”的体现。“争光”就“争光”吧,可就有少数人,钱包的硬件与修养的软件,总是显得“差距太大”。可能是在境内国内招摇显摆,不讲文明、漠视谦让成了常态,到了外面,往往一不留神就又现出了“难民游”、“武力游”的原形。
说“出境游变出拳游”需要外伤内治,并不表示人在异乡,对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得处处忍让。而是讲,和谐旅游生态,提升旅游形象,须从身边点滴做起,潜移默化地修炼成内外一致、自然而然。否则的话,即使像小孩子出远门、走亲戚那样,大人预先再三告之待人接物ABC,到了某些场合和境地,难免又会装不下去,展露“出拳游”的本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