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地 湖南浏阳
家乡话
如果更重视经济效益开发,而公共服务设施滞后,(城市)将会付出无法挽回的代价。
——一名老交警
在外多年,春节回到家觉得小城变陌生了。拔地而起的高楼,改变了浏阳的模样。
跟朋友聊天,他们说,这些年最大的变化是:拥挤了。
暴增的汽车
对于拥挤,感受最深的是我的父亲。
他的工作比较特殊,每天早晚随着银行运钞车押运。车子每天要经过浏阳城区最堵的一条路。一段约200米的路程,得挪近10分钟。
车身较大,运钞车在车流中速度更慢。速度越慢,意味着风险越高。
父亲说,以前押运路上时间10分钟左右,现在要多出约20分钟。
傍河而建的通程商业广场,成为浏阳城区新的商业中心后,也成为了交通顽疾。司机“谈之色变”。
出租车司机雷师傅说,他最怕客人要求去那里,700米距离大约要半小时。
浏阳的出租车起步价3元。有次原本3元的路程,堵车跳表到了7元。客人扔下3元走了,让雷师傅很无奈。
不堵车的话,雷师傅一天能跑300多块,堵,要少挣100多。
浏阳市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杨新文说,全市机动车数量,近两年暴增。
1992年杨新文刚到交警队时,全市机动车共4000辆,到1999年共7700辆,但2010年一年就涨了12000辆。现在,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6万辆。
而与暴增的机动车相比,浏阳城区道路、配套交通设施则变化不大。
公共停车场严重缺乏。杨新文说,一些车主宁愿被罚款,也得停在路边。有的直接对交警说,给你100块罚款,别赶我走了。
商业与停车场之争
上世纪90年代初,浏永高等级公路竣工,为浏阳市带来一次飞跃。
浏阳到长沙的车程由三四个小时,缩短到40分钟。此后,浏阳的烟花和菊花石等特产,源源不断输送外界。浏阳的经济在湖南排在前列。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焦溪岭隧道成了浏阳交警最为头疼的地方。
隧道设计为日通行1万辆,最近几年实际日通行量约2万。隔三差五堵,一堵就是几小时。杨新文说,有次省里有领导来视察,回去时隧道堵了,只好绕道而行。
现在,人们将缓解此处压力的希望寄托在另一条即将竣工的高速公路上。
浏阳有先天不足,也导致了拥堵。上世纪90年代规划时,没考虑建地下停车场。那时候建一条60米宽的马路,人们就惊呼“吓死人”。
城区大量商业开发的配套公共设施也没跟上。据说交警部门多次提议,将一些地块划出来做停车场,但最终都进行了商业开发。
老城区寸土寸金。相比公共停车场,建商业楼盘,政府更有动力。
设计中的“改观”
一名老交警说,浏阳市如果更重视经济效益开发,而公共服务设施滞后,将会付出无法挽回的代价。
如果无法在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中找到平衡点,再过几年,浏阳这座小城,或许也要像北京一样,通过限行、限购车的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了。
小城的管理者称,已认识到了城市拥堵问题,并着力解决中。
浏阳市交通运输局工程建设和运输科科长胡浩说,目前浏阳市正在建设两条新的高速公路,将外来车辆从城内引出去。他觉得这能缓解城内拥堵状况。
浏阳市城乡规划局副总规划师尹振国对未来很乐观。他说全市有了新的发展规划,公共配套设施亦在计划中。
例如,到2020年,全市道路内公共停车位将达到1万多个。一些“断头路”将修通,街道将扩展。他认为拥堵问题将大为改观。
□本报记者 陈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