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育群,一级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现任广东文学院院长。出版有诗集《三只眼睛》,散文集《春天的十二条河流》、《罗马的时光游戏》、《路上的祖先》、《雪域神灵》、《奢华的乡土》等作品。
这是旅途上的一天,是一年最后的一个夜晚。下午四点多钟,哈尔滨的天就开始黑了。诗人李琦在我们吃过晚饭后,执意要带我到这家露西亚咖啡屋来。这是家老店,经它流逝的时间要以几代人的生命来计算,岁月深处的痕迹照见了时间的面影。总是要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分做点什么,但今年的这个夜晚我们并不关心什么。我们穿过街道、商场,从成堆的年轻人渐渐高涨的热情中穿过。我们像个时间的局外人,我们患上了时间的疲劳症。
咖啡屋突然让人找到一种缓慢。这个屋子实在是一个怀旧的地方,甚至这座城市也是一个怀旧的城市。100年前,中东铁路修建,哈尔滨迅速成为中国一座西洋式的城市。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贵族带着钢琴、财产和被革命打倒的惶恐、重新生活的愿望,跟随铁路逃难来到了这片荒凉的地方。半个多世纪前,新中国建立,他们回不了自己的祖国,又不得不漂洋过海,去了更遥远的地方,许多人去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哈尔滨,转眼之间找不到这群人的踪影了。许多
年后,这些老去的俄罗斯人来到这里,他们怀念过去,故地重游,老泪纵横。
另一群人在这里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房子是老的,这条中央大街也是旧的,石头的欧式建筑由当年的俄罗斯人修建。它们都走进了2008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在天寒地冻里被都市的彩灯照亮。两个中年人陪着的也是一个中年人,我们不谈新年,不谈历史,谈的是情调,还有哈尔滨的香肠,薄薄的一片,带着独特的欧式熏香。房间中央墙壁砖砌的拱门,也许是东正教的神龛,上面挂着一幅油画,是一个正在读书的俄罗斯女人,周围墙壁挂满了老照片。
店员给我们拿来一份咖啡店办的小报,上面有俄罗斯人写的怀念哈尔滨的诗歌,院落的丁香,五月的春雨,冰帆,天空落下的雪花……都是故土一般的乡愁。当年一位少女悄悄爱上一个圣徒,他唱诗像春天冰上滴下的水珠,深深撼动她的芳心。在圣·索菲亚教堂外的冰天雪地里期待他的出现,一个多月,他只出现过一次,第二次,这个以生命来歌唱的人死了,她知道了他的名字叫阿辽沙。一则则日记带着那颗如火如冰的心出现。
还有一个叫尼娜的女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写给她远在澳大利亚的妹妹丽吉娅的信,信中怀念的是遥远的三十年代他们一家在哈尔滨的往事。她不愿离开埋葬了她父亲的土地。她的父亲曾经叮嘱她们,要爱这座楼,就像爱你们的爸爸一样。这座楼是她父亲艰难创业建起来的。那些磨得光亮的铜把手、木扶梯、木窗,都是她父亲亲手做的。但在八十年代,这栋楼房很快就要拆迁了……旧楼承载了他们全家人的回忆,尼娜非常害怕离开房子再也回不到从前的记忆中了。70多岁了,她什么也不需要了,只需要回忆。在这个写信的夜晚,尼娜的泪水把信笺都打湿了。最后一行她写下:“直到死,我不能离开这个房子……”
不知道尼娜信中写的房子是否就是露西亚?要与老房子一起毁灭的她会有怎样的命运……
昨晚已成旧岁。
旧岁的最后一晚,李琦把她女儿小时候写的文章送给我,今天我又看到了一个叫马小淘的女孩写的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哈尔滨的生活。一座不断在流逝中的城市,一座不断在创造自己历史的城市,却只能在文字里呈现,它们离不了文字这个神奇的东西。当一切都已流逝,当时间把昨天的聚首变成了虚幻的回忆,唯有文字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