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春节庙会应融入休闲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1日03:09  中国青年报 官方微博

  有消息称,截至2月5日,今年北京庙会入园人数比去年同期上升43%,警方首次启用直升机对人流进行空中监控,并提升庙会安保等级。面向“十二五”,我们应以“休闲庙会”模式,系统有序地规划和策划“春节庙会经济”,对于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的城市,完整构建以庙会为代表的春节休闲经济,并以此为撬点,积极助力城市发展转型,步入休闲时代。

  “十一五”末的庙会经济,面临发展困境。以北京春节庙会为例,2010年接待游人336.5万人次, 较2009年锐减40多万人次,下降大约10%。今年春节假期,北京庙会越改越多,多则易乱。在笔者看来,出现了“四乱”:1.规划乱:公园、步行街、体育场、商场,无处不庙会;2.产品乱:文化庙会没文化;3.营销乱:“文化、皇家、低碳、公益”五花八门,贪大求全;4.管理乱:用“摇号”方式分配店铺,店铺租金下降,商品价格不降。遍地庙会,却一地鸡毛,既颠覆了庙会的产品内涵,又令消费者晕头转向,“摇号”分配更是违背了旅游市场的基本规律。

  春节庙会的核心内涵是“庙”加“会”。“庙”是民间信仰、祈福迎祥,“会”是娱乐演艺、商贸集会。庙是吸引物,年味浓郁,引来人气,文化搭台;会是休闲地,红火热闹,促进消费,经济唱戏。清代的北京春节庙会集中于雍和宫、白云观、东岳庙和厂甸等地。 今天,“庙”和“会”是分裂的,雍和宫有庙无会,游客只能上香,无法休闲;龙潭湖公园有会无庙,成了单一的商贸集市;地坛公园、颐和园打“皇家牌”,可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流量,让皇家体验荡然无存。在笔者看来,目前的文化庙会没文化(没有祈福),皇家庙会不皇家(人太多,体验差),公益庙会没常识。

  今天,城市化的发展在客观上不允许我们按照复古的路子办庙会,但春节长假极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又令我们不能放弃庙会。我们可以“以需求定产品,以产品定资源”。其实,无论祈福诉求,还是热闹心理,都可归为一点,即人们的休闲需求。

  春节庙会的属性不是文化,也非购物,而是“文化+购物+娱乐+度假”,是复合型的休闲旅游,即观光、购物、娱乐、度假等各种旅游产品的综合配置,应做到“可体验、可享受、可回味”,体验信仰风俗,享受休闲消费,回味祈福后的心灵满足。

  笔者认为,打造春节庙会经济,要特别加强资源塑造,着力展示民间信仰的吸引物,制定完备的礼仪习俗过程,营造剧场效应,突出仪式感;要精心组织情节性强、互动性强的演艺活动,突出休闲娱乐,国际化和民族化并重;庙会购物属于城市的休闲商业,绝非赶大集,要把今天的集市,变为全新的商业游憩区,重点突出具有鲜明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色小餐饮、小食品和小商品。

  庙会举办的时间,有人抱怨太长,有人抱怨太短。庙会的举办地点,有人抱怨太多,有人抱怨太少。为什么呢?休闲的时间安排有三种:每年的大假期、每周的双休日和每天的八小时工作之外,传统春节初一到十五,完整地包含这三类。城市春节户外休闲的空间安排主要有三:社区、城市、环城周边。所以,休闲庙会不应仅限于公园,而要走入三类区域:具备休闲游憩功能的公园和景区,对应黄金周,如北京地坛庙会,可以求精不求大;城市中央休闲区,对应黄金周和双休日,如北京的后海和三里屯,突出休闲娱乐;度假别墅的休闲小区,以及具备丰富休闲功能的住宅小区,对应工作日的休息时间和双休日。

  “休闲”把庙会从“文化、皇家、公益”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较好地体现了大旅游经济的产业交融,从景区公园的庙会特许专营权租让,到休闲社区的度假物业,乃至互联网的庙会团购,真正实现集聚发展。

  以春节休闲庙会为契机,可以围绕休闲需求促进庙会旅游,围绕庙会旅游引领假日市场,围绕假日市场组织休闲分工,围绕休闲分工促进城市发展。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