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翠的群山间,一条弯弯曲曲的道路通向远方,俯瞰一大片平缓低地,弥漫着轻雾的村落就静立其中,松开车把,拥抱和风,自然而惬意。这是唐雪桐2010年暑假在临近香格里拉的地方骑行的一段记忆,“如此美好,仿佛在画中。”
唐雪桐,北京大学车协的一员。提及为何加入车协,唐雪桐笑着说那是他和车协的缘分。车协招新时,他刚巧碰到之前认识的一个师兄,他在离开车协多年后依然回队帮助招新。队员间热络的情景让唐雪桐很有感触。“除了锻炼身体,我很希望拥有那样的友谊”。
唐雪桐在高中上理科班,成绩优异。由理转文的他在学习高数等科目时压力比其他文科生小很多,这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车协的活动。协会平时每周一、三、五、日的基础训练(分冬训和春训),周末的西山骑行拉练,他都很少缺席。
暑期远征是北大车协的特色项目,也是历年的常规活动。2010年设计的路线是从湛江骑行至南宁,再至昆明,最后经攀枝花达到目的地香格里拉,跨越四个省区,全程两千多公里,耗时一个月。
从报名到选拔再到最后确定参与活动,唐雪桐付出了一番努力。“我们的选拔是互评式的,无论你的体力有多好,必须获得其他队员的认可。”最终能入选,让唐雪桐感到欣喜和幸运。在他看来,“暑期远征是一次壮举。” 虽然他的家人起初有些反对,但唐雪桐坚信自己能够做好。用他的话说,他自理能力强,判断能力强,而且暑期远征的准备工作做得十分到位,没有太大安全隐患。就这样,一辆单车、一个头盔、一个驼包和少量个人用品,与十几名队友一起,唐雪桐于去年7月中旬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远征骑行。
全程的骑行是辛苦而劳累的。即使已经选择了车辆较少的省道、国道骑行,但每天至少80公里的路程还是会让唐雪桐感到疲惫。有一天,为赶时间到省城,竟骑了150多公里,这也是唯一一次走夜路。若碰到下雨,还要冒雨前行,雨势稍大时才会选择避雨休整。“我们在湛江遇上了台风,连续下了好几天雨,都是凭毅力坚持下来的。” 唐雪桐说。
除了体力消耗,伤病和突发的装备失灵都是需要克服的难题。虽然唐雪桐在整个骑行过程中没有受伤,但他还是有点小遗憾——他的自行车在快到目的地时坏了,而且一时修不好,他只能选择搭车前往终点和队友会合。
尽管艰辛,一路的骑行不乏欢笑和感动。一般骑三四天到一个大城市后,会有一至两天休整,除了预设的集体活动如和当地高中学生联谊,余下的就是个人的自由时间。唐雪桐便趁此机会漫步街头,参观民居民舍,和当地居民聊天。“你会发现大部分人是颇为热心的,你遇到吃住行的困难他们都会尽力帮助你。”这让唐雪桐很感动。
唐雪桐还时常被团队精神鼓舞着。“我们的骑行队伍分前站和主力部队。主力部队又分前骑、后骑和押后。押后一般为技术组成员,负责装备修理。” 唐雪桐介绍说,“整个团队彼此配合,共同度过难关。”一次,走山路时,一个队员为了避开道路中央的鸡群,捏闸过猛摔了一跤,膝盖磕破了,鲜血直流。接到消息后,走在前面的唐雪桐和他身边的一个女队医受命返回救援。“那一段是上坡,我看到她(女队医)骑得飞快,也不知道是哪儿来的力量。” 唐雪桐感慨地说。那些既辛苦又温馨、既疲惫又振奋的场景被一篇篇日记、一段段DV镜头记录下来,成为唐雪桐和其他队员永久的回忆。
“其实,再回想那段骑行生活,你会发现之前所认为的轰轰烈烈的壮举,实际上都是些平平淡淡的事情。”唐雪桐说,“真正留下的不是照片中的风景,而是有关人的点点滴滴的记忆。”
我骑行,我快乐。经历了这次远征,唐雪桐的体力大大提升,也更热爱骑车了。虽然未来可能没机会参加车协的暑期远征活动了,但唐雪桐想邀朋友去更有挑战性的地方骑行。“我们是一群理想主义的人,能拥有单纯却很真诚的生活,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