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源源 摄□本报记者 陈彤彤 汤启卫 文洁 柴颖颖
130多天,无有效降水,旱情仍在肆虐。
2月10日,本报记者分兵多路,奔赴历城区西营镇和彩石镇、章丘文祖镇等旱情严重的乡村,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旱情。记者调查发现,尽管抗旱工作困难重重,但旱乡的农民们并没有放弃努力,他们或利用地利,或凝聚人力,力争把干旱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今年至少能保住七成收成”
旱乡一历城区西营镇拔槊泉村
地况:济南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探访时间:2月10日15:00抗旱宝典:古泉涌水、土壤蓄水
现场调查:2月10日15:00左右,穿过崎岖险峻的盘山公路,记者来到了元宝山顶的拔槊泉村。天上正飘着雪花,许多村民从屋里跑出来,兴奋地望着天空议论,准备迎接一场瑞雪的到来。但是,没过多久,雪花就从天空中消失,大雪并未到来。
海拔786米的拔槊泉村是济南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山高天寒,被当地人称为“小关东”。史志记载,拔槊泉村建于唐初。村民传说,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打仗经过此处,一路干渴,人仰马翻。危急之际,李世民手下名将单雄信把手中兵器槊插入土中,拔出之时即得此泉,故名“拔槊泉”。
1300多年之后的今天,拔槊泉依然喷涌不息。“从我记事起,拔槊泉里的水就从来没干过,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拔槊泉村党支部书记沈祥华对记者说。记者发现,即使今年严重干旱,拔槊泉里的水也有数米深。“我们通过机井把拔槊泉里的水分流到村民家中的蓄水池里,供村民饮用,天再旱我们也不愁没水吃!”沈祥华自豪地说。
与村民们相比,拔槊泉村330亩农田里的麦苗就没这么幸运了,一块块麦田分布在高山险坡之上,根本沾不上拔槊泉的光,只能“望泉兴叹”。“麦田地势高,离着泉子又远,引水浇灌的电费、油钱成本太高,村民们根本不愿干。”沈祥华介绍。
尽管如此,沈祥华预测,即使近期不下雨,麦田也不会绝产。“我们这里的土地都是石渣土,土层厚,蓄水能力强,特别是雨季,轻轻一按山坡的土壤,就能挤出水来。”沈祥华告诉记者,凭借土壤里蓄存的水分,田地里的大多数麦苗还能维持生长。“今年至少能保住七成收成,225口村民不会没饭吃。”沈祥华说。
但是,78岁的村民赵连法还是盼着近期能下一场“返青雨”。“两个闺女都出嫁了,我就指着这两亩地生活,下场雨能多收些庄稼,还能赶在三月份种点小米。”
男女老少冒严寒架输水管线
旱乡二历城区彩石镇老树峪村
地况:丘陵地带 青石岩层探访时间:2月10日16:00抗旱宝典:架设引水“生命线”
现场调查:在老树洞、双石屋两座山间,寒风阵阵,通往村里的唯一山路上,村里的十几位男女老少正冒着严寒忙碌,架设向村里输送水源的管线,而这,正是确保未来全村人吃水安全的一条“生命线”。
山脚下,一眼刚打通的机井,正涌出阵阵清泉。有干活辛苦的老乡,直接用手捧起泉水大口喝了起来。“这眼机井刚刚打通,只要把水送到山上的村子里,就是旱情继续严重,大伙儿也不愁没水吃了。”村支书张孝青告诉记者,机井是区水务局刚帮村民打通的,现在老百姓都对吃水的事儿特别关注,“听说架设管线的工作人员还得抽时间赶来,大家就想抢着干些活计,争取早一天把水引到村里。”
64岁的王孝生一边干活,一边叹息道:“我活了60多年,还没见过天这么旱。”
村里有260多亩麦田,有些麦子扛不住,快要枯死了。除了近半数的“南阴地”仍泛着青色外,不少麦子已是枯黄,有的更是干得“用火一点就着”。
村里的妇女主任卢玉芹,抢着加入到大老爷们“找水”的行列中。她说,只要把水引到山上的蓄水池里,村里人就不会再慌了,“去年积攒的雨水,已经快用光了,大家都很着急,都盼着这水早些送上山去。如果能下一场雪,该有多好啊!”
正说着,山间突然飘起了细碎的小雪花,虽然只是飘舞了一小阵儿,但似乎仍让村民们找到了些许希望。“大伙儿,再加把劲儿啊!”有村民喊了一声,十几人又忙了起来。
在抗旱现场,彩石镇水利站站长王传喜介绍,如今该镇有麦田9500余亩,仅有靠近狼猫山水库的500余亩麦田灌溉了返青水,其余的9000余亩由于地理原因,尚不能实现有效灌溉。
“今年冬天的冻土时间很长,绝大多数麦苗下还留存着一些水分。所以,能不能浇上‘返青水’事关麦苗的成活。”王传喜表示,现在水利站正紧张准备气温升高后的人工灌溉。如今仍有不少坝塘、水库处于冰冻状态,无法提取水源,“一旦夜间和凌晨的气温能持续保持在3摄氏度以上,人工灌溉将持续开展。”
记者同时了解到,由于南部山区内不少丘陵地带,山间多是梯田,范围相当分散,考虑到灌溉成本,这些地区的抗旱形势,仍不容乐观。
抗旱保苗几乎无水可用
旱乡三章丘市文祖镇三德范村
地况: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位低探访时间:2月10日16:00抗旱宝典:建设水利工程,取水也要保泉
现场调查:天气干旱,无水可浇,章丘市南部山区一块块麦田的麦苗几近干枯。“看着这麦苗就有些心疼,天气暖和点后浇上水,说不定这些麦苗还能缓过来,还能有收成。”正在麦田附近的一名村民告诉记者。自从去年9月中旬以来,章丘平均降水量2.5毫米,没有有效降水。记者了解到,去年夏末,济南雨量丰沛,章丘南部山区部分农田保墒还可以,受灾的农田如果浇上返青水,保收还是有希望的。
章丘受灾农田全部在南部山区,文祖镇就是受灾严重的乡镇之一。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4.5万人。辖区没有一处地表水源,3.2万亩农田全部受灾,抗旱保苗几乎无水可用。
文祖镇副镇长刘献桐向记者介绍,2010年全镇播种小麦3.2万亩,有水浇条件的只有2000多亩。由于地处山区,梯田比较多,成片的大麦田较少。这个区域的地下水位较低,200米以下才能打出地下水。“地下水保障人畜用水还可以,用来灌溉农田既不现实,也不划算。”刘献桐说。
在文祖镇三德范村田地里,麦苗同样是无精打采。在村子里,记者看到一方正在整修的方塘。刘献桐介绍,镇上的塘坝、方塘等储水设施,大大小小算起来有30处左右,但多数已经不再使用,这处正在建设的方塘大约可存30000方水,够浇地500亩左右,但目前还没有做防渗措施,没有引来水源。麦田里,很少有村民的身影,也少见运水浇地的村民,“现在浇地并不合适,地温还比较低,还是等出了正月后再浇地比较合适。”
“今年的旱情确实严重,章丘市的南部山区和长白山区更为严重一些。南部山区由于地表水缺乏,同时还要保护地下水,保证基本的生活用水,难免灌溉水不足。”章丘市水务局水管站站长李长峰说。
文祖镇政府办公室,记者看到一份关于财政补助打机井的报告。刘献桐说,由于目前旱情严重,各地都启动了抗旱应急预案,目前市里准备下发财政补助,在田里打机井取水,希望能缓解旱情。“目前镇上的水源主要有一些水库如垛庄水库、埠村煤矿的矿水以及耕田里的机井。此外在保泉的同时,还要尽快寻找地下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