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卫群 通讯员王奇伟)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国家级配套资金动辄上亿元,数百万元的区级配套能起啥作用?会不会是口惠而实不至?不久前,当徐汇区科委到中标软件有限公司等“核高基”专项牵头企业走访,主动提出要提供配套资金时,包括中标软副总裁刘文清在内的几位老总都有这样的疑虑。
坐下来一交心,方知这笔专项配套资金不是蜻蜓点水,而是四两拨千斤——企业的“急难愁”是:由于高涨的房价和日趋上升的生活成本,高科技企业现在军心不稳,人才缺少归属感。若无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住房补贴、培训机制,自主创新的使命再重大,科技人员们最终仍会被一一“猎”走。同时,国家级配套资金尽管动辄上亿元,但根据规定只能用于购买设备、固定资产的“硬配套”,人力成本投入却报不了账……
真心话“激”出了徐汇区的真行动:要为国家级配套资金补上这个缺!区委、区政府决定,把有限的区级财力用于人才建设的“软配套”。今年初,徐汇区拨出1000万元设专项资金,专为区内的中标软、普华基础软件、万达信息和上海贝岭等4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牵头企业优化完善人才环境,经费跟着项目走,一年审批一次。虽然每家企业不过200万元—300万元,但上至企业老总、下至科研人员都认为:这笔 “小钱”到位、解渴、实在。目前,这4家企业都已经与区科委签约,订立了预算方案、资金用途的合同。
领军人才、核心人才的薪酬激励、住房补贴是配套“小钱”最主要的用途。中标软获批300万元,他们决定拿出50万元用于支付高级人才的租房费用,今年1月,已有4名高级人才住进了公司免费提供的住房,房租为每月5000元。同时,中标软还计划设人才津贴,分A、B、C三档,每月津贴分别为 5000元、3000元、2000元,受益人员占总人数6%;普华基础软件也获得了300万元资助,他们的用途为:向关键人员发放一次性住房补贴,从2万元到10万元不等,受益人员18名。同时,拿这笔钱与科委联合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一次性奖励1万元到4万元不等,受益者将达55人。
有限的“小钱”要用在刀刃上,为此,企业也动足脑筋。上海贝岭承担某重大技术项目,顶尖人才在国际上也凤毛麟角。有了区里资助的200万元,他们“引援”的底气更足,已决定花40万元用于补贴引进国际通信芯片领域的顶级专家、比利时籍博士常仲元的费用。万达信息有一群外围研发人员从事类似于“工作母机”的工具软件研发,公司从200万元专项经费中,拨出一部分设立专项奖金,每人每年补贴3000元到4000元不等。普华基础软件员工外派学习的费用是人力成本的大头,他们从资助经费中辟出专项,给科技人员赴瑞典培训增加交通伙食补贴。5名先后获得补贴的出国人员纷纷表示:“补贴标准不比外企差,在外学习更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