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2月1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关村毗邻中国最顶尖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这里培育联想,新浪,华锐风电等知名品牌,这里不断触摸世界前沿科技的舞台,更重要的是,这里承担着中国创新第一线的光荣使命,从2007年起,中关村开展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四年来,中关村“孵化出”76项国际标准。目前,中关村拥有上市公司总数175家,IPO(首次公开募股)融资额合计近1600亿元。
进入2010年,中关村开始新一轮的蜕变。近日,国务批复原则同意“2011-2020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力争用10年时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规划纲要》提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到2020年要达到10万亿元。2010年,中关村园区的总收入约为1.5万亿元。那么,《规划纲要》究竟能够为中关村带来怎样改变,哪些企业能够从中获益?从“中国硅谷”到世界的“创新工厂”,中关村还有多长的路要走,我们马上连线经济观察员马光远
主持人:规划纲要将会给中关村怎样一个定位呢?
马光远:从目前十年规划的本身定位来看,中关村的定位不是北京的中关村也不是中国的中关村而是世界的中关村,也就是说把它放到全球影响力的地位,我们看到在规划里面中关村的战略定位有五个战略定位,第一个是深化改革的先行区,第二是开发创新的引领基地,第三是个高端要素的集合区,第四个创新创业的集聚地,还有一个战略产业资源的资源地。从这个来看,基本上我们可以把中关村看成一个两大基地,第一个是具有全球影响客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一个很高的定位,第二个是放眼到中国来看的话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基地,考虑到我们目前正在搞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所以这个放射到全国来看,对中关村的定位我们可以讲,第一个是放眼世界,第二个是立足于全国。
主持人:那么您认为哪些群体将会从中获益呢?另外我们的企业和人才又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呢?
马光远:对于中关村来讲的话,它的战略定位是一个创新基地和新兴战略产业基地,从这个来讲的话中关村的整个收益上来讲,不仅仅是科技人才,这个我觉得我们应该做一个突破,包括金融人才也包括科技管理人才在内的所有人群,所有的相关产业链都会受益,从产业上来讲主要是这几年对中关村定位的,包括比如说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包括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信息产业等等在内的这些技术人才都会受益,再包括金融人才,因为中关村本身它的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创新,还包括金融创新,还包括科技管理人才,我觉得这一块一直是中关村的软肋,所以从受益的人群来讲的话包括科技、金融、管理在内的这些围绕科技创新在内的人才都会受益,这些企业都会受益。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了要成为世界的创新工厂,那么中关村还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呢?您认为?
马光远:我觉得对中关村来讲的话,当然中关村成功的要素主要有四个,第一个是人才,第二个是金融,第三个是科技,第四制度,当然制度为先,所以对中关村来讲的话如果要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话,最重要的是有套好的机制,比如说你怎么样来吸引人才,你怎么样来在金融方面创新,你怎么样在管理方面创新,所以我觉得在中关村的十年发展规划里面,提出中关村作为改革的先行示范区要在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机制的创新,那么就没有人才,也没有科技的创新,所以我觉得中关村最主要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机制,包括比如说你怎么样在金融领域在全国佩戴一开发一些新的试点我觉得对于中关村来讲都是新的特点中关村的逻辑是全实际的逻辑不仅仅在技术层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