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被迫惜贷谁倒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1日11:02  国际在线 官方微博

  如今中国的银行业,是在用47 .9万亿元的贷款,养活着71 .8万亿元的存款,存贷差额高达近24万亿。这24万亿元存贷差额当中,有13.6万亿元是法定存款准备金,随之三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已达3%,相对于1 .62%法定存准利息而言,银行13.6万亿元资金估计已经出现亏损。

  另外,按照去年12月底的统计数据,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2%,涉及金额1.43万亿元,这部分资金利率只有0.72%,显然亏损更加严重。也就是说,银行至少有15万亿资金处于负效率运营。除去这15万亿元,加之少量库存现金,估计在货币市场运营的资金应当在8.5万亿元,这部分资金按现在的货币市场利率应当有相当的盈利,但由于货币市场利率大起大落,所以盈利十分不稳定。

  算这笔账的目的是想说,银行目前的经营压力很大,可以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压力。这一定会迫使银行“惜贷”,当然,这个“惜贷”不同以往。以往银行“惜贷”出现过,比如金融危机发生之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事实之前的一段时间,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一段时间,那时银行“惜贷”主要是担忧信贷风险,是主动性“惜贷”。现在不太一样,银行“惜贷”主要出于没钱可贷,是被动性“惜贷”。

  少量的信贷额度要背负巨额的存款成本,这显然需要银行不断地增加风险偏好,以谋求更多的存贷息差收入。前不久有朋友告诉我,说现在银行更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而不愿意给大企业贷款。原因很明确,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银行向上定价的能力比较强,而给大企业贷款,收益比较低。

  但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传来的消息似乎并不乐观。传统加工业手里有订单,但却找不到资金开工。

  为什么一面是银行信贷向中小企业倾斜,而另一方面却是中小企业缺钱?其实,在银行的眼中,所谓中小企业也是“很大的企业”。比如工商银行,它们所定义的小企业一般都是自有资金规模5000万以上,年销售额2亿元以上的企业。这样标准的小企业,中国实际并不多。

  像温州的加工企业,能有1000万自有资金规模的企业已经不算小了,而在大银行眼中,那简直就是个作坊,根本就不是企业。而在普通百姓以及我们的眼中,似乎这类企业才算是中小企业。

  从以往的经验看,只有信贷特别充分的情况下,那些微型企业才可以获得一些资金。当然,它们获得的资金主要不是来源于规范的银行,而更多的是“民间融资机构”,但也只有信贷充裕之时,民间资金才会比较充裕,比较便宜。而现在,银行信贷高度紧张,民间资金需求量增大,价格也高得不得了,所以那些不在银行视线中的微型企业,自然缺钱。

  对于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历史上小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而言,如今已经时过境迁。大量的小企业倒闭,已经使得当地的小银行贷款日趋谨慎。客观地讲,现在中国银行市场的现状是:大银行的风险偏好在不断提高,以期更高的收益;而小银行的风险偏好在不断降低,以避免因小企业倒闭而增加自身的风险。

  所以,贷款紧缩后最倒霉的当属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小企业。大银行不搭理它们,小银行怕搭理它们,民间资金成本又无法承受,而等待着它们的命运不言而喻。(钮文新)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