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1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日刊出评论说,为“平衡”中国,美国希望中国周边扮演更重要角色。但“围堵”这类外交政策,对推动的大国来说,需要在军事上进行大量投资,得在盟邦关系中给予大量好处,还得警惕盟邦的“背信弃义”,实属下策。韬光养晦的中国,在世界各地投资基础建设,利人利己,倒是累积软硬实力的下盘硬功夫,能化戾气为祥和。
文章摘编如下:
自国际政治学开门立派以来,现实主义向为主流,近数十年更发展为所谓“结构现实主义”,并有所谓防御性现实主义与攻势现实主义之说。然而,大国之间的结构冲突固然难免,但是二次大战结束以来导致结构快速变迁的却不是战争,而是源自大国自身的错误政经决策。
过去一年,美国强化了中国周边除俄罗斯外的其它几个大国的关系,似乎有向亚洲版北约发展的态势,从而引起舆论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苏联不是因为北约而瓦解,美国军事外交政策恐怕也未必总能尽如其所愿。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美国对中国的防范心态提高,但这种防范与中国快速崛起相呼应,而后者意谓着中国的外交筹码也快速增加,与欧洲外交的提升即是明显的例子。
为“平衡”中国,美国希望印度与日本在亚洲扮演更重要角色,但格局的演变最终更多取决于各国能否“办好自己的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统计,中国政府的一般债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两成,印度为七成,美国为十成,日本则为2.3倍。中国的韬光养晦使其军事外交支出较低,财政上的谨慎,意谓着中国在未来有着采纳各项政策的余裕;相对来说,日本政坛“抗中”的浮躁情绪,却没有相应的财政基础。
印度的财政状况似乎相对稳健,但是如同美国《新闻周刊》跨年专刊一篇文章提到的,印度前十大富豪的财富,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2%,而中国的相应数字是1%,巴西是5%,俄国是9%。若说印度豪富之家利用各种关系巧取豪夺的程度,比中国严重十倍,应不为过。在此现实下,印度一般商人不顾西方国家对印度高速增长的揄扬称道,将10%以上的盈余转移国外。由于内部的各种阻碍,印度在略有发展之后,即可能重蹈菲律宾、泰国等的覆辙;她能否办好自己的事,才是其政治经济前景的关键。
“围堵”这类外交政策,对推动的大国来说,需要在军事上进行大量投资,得在盟邦关系中给予大量好处,还得警惕盟邦的“背信弃义”,更得考虑众多不配合国家如何在其中渔利,实属下策。而对于体质本就不健康的国家,此种政策意谓对投资与福利的资源转移,甚至可能在对抗当中增添国家分崩离析的风险。由此来看,倘若围堵果真被采纳,是财政健全、出口畅旺的中国先陷入内乱,或者美国消费者先走上街头,或者日本财政先崩溃,或者印度地方游击武装更大张旗鼓使之左支右绌?就像俄罗斯在1917年陷入革命,退出一次大战一样,谁会先退出下一场冷战?
各个国家都得专注办好自己的事,其次是为其它国家办好事;零和游戏的对抗思维,只会导致负收益,对谁都没有好处。许多人说美国的软实力如何诱人,但若美国真的采取对华围堵策略,其冲击远甚于美伊战争,软实力自然也要受到损害。韬光养晦的中国,在世界各地投资基础建设,利人利己,倒是累积软硬实力的下盘硬功夫,能化戾气为祥和。(包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