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催热一个新行业:代驾。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媒体,都有“代驾火爆”的消息。一些地方的代驾公司,已有上百家。很多代驾公司春节期间24小时值班,应对节日需求。
代驾热,可谓汽车时代的注脚。私家车不断增多,“司机”已是一个普遍的身份。交通管理更加规范严格,“酒驾”成为专有名词,也成为一条不可触碰的红线。而恰逢春节,传统的“饭桌文化”语境中,吃喝难免唱主角。这多方面因叠加素,让代驾从新职业蔚为新行业。
从法律的角度看,代驾双方是协议关系,因此也就会有权利和责任的问题,需要法律的工具加以规范。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在代驾行业中,规范服务的格式合同欠缺,双方订立的往往是模糊性很大的口头协议,甚至是“代人找代驾”。一旦遇上事故、产生冲突,就可能导致权利和责任的纠纷。尤其是部分代驾业务的服务对象,还是不清楚自己行为能力的醉酒者。
而另一方面,代驾也是一种经营性的市场行为,这就会涉及到行业的规范和管理问题。代驾可说属于服务业,业务技术性强、分散性和地方性较大。正如有专家指出,代驾员不仅需要有过硬的驾驶技术,还要具备对醉酒状态的应对能力,包括急救、安抚顾客等。这就需要一个规范的问题,“过硬的驾驶技术”和“良好的应对能力”需要一个标准,包括业务范围、服务质量、收费等,都要合理规范。
行业的监管,同样存在尴尬。对于代驾公司的资质认证、代驾员的培训等,目前都还缺少科学的监管体系。而松懈的监管,难免让人钻了空子,不排除有拉几个人、搭个草台班子的“公司”出现,甚至让代驾成为“引狼入车”,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可以说,代驾是一种新出现的市场行为。代驾市场的火爆,说明了需求的旺盛,也说明了这一行业的前景。实际上,在很多国家,代驾已颇具规模。据韩国代驾协会统计,约5000万人口的韩国,每天有70多万人次呼叫代驾,代驾公司约有1万多家,代驾司机超过15万人。持续上升的代驾需求,形成了全新的代驾行业,对其规范管理,不仅是保护消费者、代驾员,也是保护这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归结起来,代驾这一新事物、新行业的尴尬,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法律保障,一是社会管理。实际上,这也正是在现代由陌生人建立的契约社会中,能给人以保障的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代驾行业的尴尬,也是很多新兴行业面临的共同困境,比如说婚恋交友行业、心理咨询行业甚至是家政行业等,都是如此。在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的现代社会,无论是社会管理还是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需要更加注重细节、更加有针对性。
这要求我们在社会管理和法律保障上不断“升级”,研究新问题、适应新情况,如果不能不断更新理念、提高水平,就会落后于社会发展,不仅可能让一个新兴的行业萎缩,也与群众需求、时代发展背道而驰。(金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