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阳光”普照两千多帮扶对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1日15:00  新民晚报

  家住杨浦区的58岁的钱雷生原是某国企员工,几年前企业倒闭,他“买断工龄”回家,当了一名保安,每月拿最低工资生活。2年前,钱雷生患上了直肠癌,死亡的阴影加上巨额的医药费,令他感到绝望。为了不拖累家人,他拒绝治疗。去年初,几名社工来到他家,不仅为他送去医疗补助金,还给他送来了“一缕阳光”。

  这“一缕阳光”来自和泰爱心服务社构建的“心理阳光之城”。兔年春节,钱雷生给服务社写来一封信说:“在‘助困心理阳光之城’的大家庭中,让我重新点燃了生命之火,我很想再活上500年,尽情享受美好的人生!”给困难人群提供精神帮扶,这是上海扶贫帮困工作中的创新。

  困难人群更需要精神支持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个特殊人群,他们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无法享受救助政策,或政策覆盖后仍有困难。为此,本市从5年前开展了社区综合帮扶工作,针对每家每户的不同情况,制订计划,给予关爱和帮助。

  杨浦区和泰爱心服务社是全市第一家从事综合帮扶的社会组织,在全区12个街道(镇)设有爱心工作室,有13名专职社工和200多个志愿者。负责人王建华告诉记者:“杨浦区几年来综合帮扶对象有2900多户,98%是大病、重病导致的‘支出型贫困’家庭。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这些家庭不光承受了经济上的压力,在精神上压力也非常大,不少人得了大病、重病后,精神也崩溃了!”

  困难人群更需精神支持。去年初,服务社提出构建“助困心理阳光之城”的设想,通过市福利彩票资金公益项目招投标,项目得到了一年72万元的经费支持。

  由抑郁紧张变成乐观开朗

  “助困心理阳光之城”实际上是一个受助家庭互相交流、心灵减压的平台,依托街道(镇)的爱心工作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家住平凉街道的小林,31岁得了脑垂体瘤,巨额的医药费让一家人陷入了贫困,她整天以泪洗面。爱心工作室的社工和志愿者帮助她办好了医保手续,两次送去帮扶金7000元,同时为她女儿提供结对助学,还鼓励手术后的她振作起来。康复知识讲座、心理咨询、学做保健操、做丝袜花、剪纸……“阳光之城”每个月的活动,小林都让丈夫骑车带自己去。渐渐地,她的脸上少了忧郁,多了笑容。

  练合唱、作书画,学插花、织毛衣,看电影、听评弹……许多受助者像小林一样走出家门,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排遣了寂寞,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宣泄了情绪,他们的心情由害怕、抑郁、紧张,变得乐观、开朗、坚强。

  让受助对象感受到尊严

  72万元的经费平摊到每个帮扶对象身上,不过200多元,却发挥了巨大作用。一年来,12个街道(镇)的社工和志愿者,走访了2000多户帮扶对象家庭,而经常来参加活动的人员占80%,达19800多人次,平均每人参加活动6.6次。

  兔年春节,杨浦区民政局举办了一个特殊的成果展示会。200多位受助人员排演了十多个节目。会上,一位50多岁的男子演唱的《爱的奉献》赢得了掌声。表演者姓季,在人生道路上曾走过弯路,也是高危高血压患者。在他感到彷徨无助的时候,得到了定海街道爱心工作室的关爱。社工张娅萍有空就找老季聊天,为他治病提供帮扶。老季感到,社会没有抛弃自己,他也要尽一份力回报社会。于是,老季成为工作室的志愿者,在忙碌的同时他也感到“做人有了尊严”。在这次展示会上,老季获得了“重拾信心奖”。

  本报记者邵宁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