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金志刚)本报昨天头版头条《“通宵等地铁”窘境如何解》及A08版《返沪农民工凌晨久候轨交站开门》,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有关部门也积极行动。但令人不解的是,轨道交通不能通宵开车,难道还不能通宵开门,让这些农民工进站厅层等候,免受风雨严寒之苦?
通宵等地铁原因有很多
目前每天在铁路上海站、上海南站通宵等轨道交通早上开门的农民工旅客大约有近万人,这一数字随着正月十六左右返程客流最高峰的来临,有可能还会增加,过了正月十六才会逐渐消减。
出租车坐不起,公交车又不熟悉,是这些农民工旅客通宵等地铁的主要原因。记者在现场探访中还发现,有的农民工旅客虽然已到了上海,但住处尚无着落,“在哪都是通宵等”;有的旅客带的行李太多、太重,认为乘公交车不方便,不如地铁车厢宽敞;有的旅客要到较远的郊区,公交夜宵线无法“一步到位”,索性等一夜再“地铁转地铁”……不管什么原因,在乘了长时间的火车后,又通宵等地铁,这些农民工旅客实在很辛苦。
地铁为何不能提前开门
面对众多农民工通宵等地铁的窘境,铁路、轨交、公交、地区管委会等部门都是“各有各的难”,但农民工“偏好”轨交,做好服务工作就成了轨交运营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轨交1、3、4号线比平时早了一些时间开始营运,并加开“双头班”列车,但让乘客通宵在地铁入口前排队,还是让人产生疑虑——轨交不能通宵营运,有检修等原因,难道连通宵开门都做不到吗?
上海站南广场地下通道内,凌晨还是坐满了农民工,他们的愿望其实很简单:找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但地下通道空间有限,更多的旅客只能露天等候。昨天凌晨,凄风苦雨,当乘客在南广场排成人山“伞”海时,轨交1号线入口卷帘门内却灯火通明,拒人于“一门”之外。很多旅客都呼吁,“如果能开放轨交站厅层,让我们暖和一点,那该多好!”
如果加派人员维持现场秩序,让农民工进站等地铁不是很难实施的方案;同时,也希望铁路、地区等也能为旅客提供休息场所,共同为农民工兄弟姐妹做一些服务工作。
公交将增加标识和引导
市交通和港口管理局一位负责人透露,昨天下午已与相关线路的公交公司协商,将紧急制作一批引导标识,写明行车路径、终点站、乘车点等情况,在上海站、上海南站各广场引导旅客搭乘公交车,减少通宵等地铁的旅客人数。
部分农民工是第一次到上海,对公交线路的确不熟悉。交通部门提示,乘客可乘坐夜宵线以及春运期间加开的27条春运专线,川沙、南汇、闵行、宝山等地区均有春运专线。同时,交通部门将随时根据客流情况,增加常规公交线和春运专线加班车辆,尽量满足旅客深夜或凌晨离开车站的乘车需求。公众对公交线有疑问,也可拨打“12319”春运服务热线咨询,该热线全天实行24小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