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河南省温县岳村乡吕村村民冒雪查看麦田墒情
本报记者姜燕综合报道
久旱逢甘霖。受较强冷空气影响,2月9日早晨5时至10日早晨5时,中国北方地区出现今年以来最大范围降雪。给饱受干旱煎熬的土地“润了润嗓子”。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昨天下午3时,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0128万亩,全国有281万人、257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均比2月8日降雪前的统计数字有所下降。
但是国家气象中心专家表示,此次降水过程利于黄淮等地冬麦区土壤增墒,但对缓和旱情作用有限。目前,部分冬麦区降水仍在持续。
记者连线旱区农民
兔年春节前,记者曾经联系山东、河南、河北三省旱区的农民,了解当地旱情。昨天,记者再次致电他们,询问这场降雪的情况,得到的回答基本相同:和往年的雪相比,这只算一场小雪,对干旱已久的土地意义不大。
“雪下得太小,对地里的庄稼肯定会好一点,但起不了多大作用。”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城关乡东泥河村村民赵贺说,前天早上起来后,发现已经在下雪,屋顶和地面积起一层薄雪,厚度大约3-4厘米,到下午雪停时,有些地方的雪已经化掉了。“最近天气预报一直说有雪,我们都抱很大希望,现在只下了这样一场小雪。”说话间,赵贺的语气充满失望,因为觉得没用,她都没到地里去看过。
山东济宁邹城市朝阳西村村支书仲从中说,前天下午4时,当地开始飘雪花,但雪量不大,昨天雪已经化了。“到地里去翻了翻地,土地大约湿了3厘米,和往年相比,湿这么点深度根本谈不上‘解渴’,也就是‘湿湿嘴唇’。”仲从中介绍,往年下大雪时,按老百姓的说法,下完后地就“透”了,“什么叫透?就是到地里拿铁镐使劲刨两下,再往下挖一下,还挖不到干土,这就叫‘透’,土地湿了30-40厘米。”仲从中说,现在手在地里扒拉一下,就到干土了。
河南的情况十分相似,平顶山市鲁山县仓头乡青古寺村村民许先生表示,虽然雪下得不大,但心里总归比以前舒畅一点,现在就盼着再下一场大点的雪。
大年初二开始浇地
春节刚过,旱区的农民们就开始忙碌。
仲从中说,村民们大年初二就开始浇地。“年初六,还没正式上班,各级政府就召集开会布置抗旱。”他透露,给老百姓补贴的浇水钱马上就到位,村里正在按各家各户的种植面积做名单,一亩地补贴10元钱。另外,抗旱资金也已经到了镇里,各村正在报计划,研究分配方案。
“还有一个补贴计划是,如果老百姓的小麦旱死了,愿意改种棉花的,政府提供棉花种子。”仲从中说,棉花的经济效益不低,赶紧改种还能减少小麦减产给农民造成的损失。
截至昨天,旱区河南、山东、安徽等8省累计提供抗旱用水104亿立方米,完成抗旱浇灌面积1.43亿亩,占八省冬小麦播种面积的52%。其中,受降水和浇灌共同影响,河南、安徽两省的作物受旱面积分别比9日减少了630万亩和410万亩。2月份至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陕西、山西6省已累计提供抗旱用水11亿立方米,完成抗旱春灌面积2100多万亩;抗旱高峰时投入抗旱劳力955万人。
各地实施人工降雪
在这次天气过程中,北方干旱地区各省都在积极行动,采用飞机、火箭、高炮等开展冷云催化作业。
在安徽,沿淮以北地区旱情最重,蚌埠、六安、阜阳、亳州、淮北和阜阳六市所辖区县均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据统计,从2月8日下午4时至9日下午4时,六市县共作业36次,发射火箭弹117枚。
9日下午1时,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实施豫鲁皖苏人工影响天气联合作业方案,飞机增雨跨省进行,同时旱区各地将开展地面飞机立体化增雨作业,作业持续至10日上午。
在山西晋城,开展了跨区域飞机与地面立体化人工增雨雪作业,共发射炮弹20余枚,取得了良好的增雨效果。
截至2月10日上午9时,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共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10架次,飞机累计作业飞行面积达13.99万平方公里。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和安徽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487次,发射增雨炮弹1867发,火箭1201枚,燃烧烟条1049根;河南、山东实施了飞机跨省联合作业。
抗旱形势依然严峻
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出台10项措施扶持粮食生产。当天下午3时全国抗灾视频工作会议召开,抗旱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月8日,中国国家防总、水利部编制了《国家防总水利部抗旱工作方案》,提出6项抗旱减灾对策措施,争取受旱农田都能浇上水,确保旱区每一个群众都有水喝。6项抗旱措施中包括,中央财政投资12亿元人民币重点扶持受旱严重省的600支县级抗旱服务队,安排冬小麦抗旱浇地补助费8亿元、中央抗旱物资储备资金2亿元,提早下达农村饮水安全等投资近60亿元,并将适时安排部分抗旱水源建设等应急工程投资。
9日,中国国家防总启动抗旱Ⅲ级应急响应,旱区各地和有关部门也启动了应急响应。按照《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农业部在早些时候已经启动抗旱二级应急响应,加大对北方冬麦区抗旱春管的指导和支持力度。
进入今年2月份,去年底开始受旱的冬麦区仍无有效降水,气温明显回升,耕地土壤失墒加剧。各地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需水量加大。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9日介绍说,目前受旱的1.1亿亩冬小麦中,约有2000多万亩无灌溉条件。若持续无有效降雨,冬麦区旱情可能迅速发展,抗旱形势严峻。
焦点关注期货市场小麦价格上涨提防资本借机炒作
中国受旱农田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江苏、陕西、甘肃8省冬麦区,小麦受旱面积约占播种总面积的40%。此北方八省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占到整个全国小麦生产面积的80%。
涨价预期强烈,与干旱有关
作为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我国北方干旱已引起国内外市场关注。干旱引发的粮价上涨预期已显现。
春节长假后的首个交易日,前期走势相对温和的小麦期货一举迈入3000时代。郑州小麦和早籼稻期货2月9日强势上涨,强麦主力合约涨停。美国小麦期货价格2月8日升至30个月来的高点,但受到高价刺激卖盘以及美元走强等因素的影响,芝加哥小麦期价2月10日开始回落。
“现在市场涨价预期强烈,与干旱有很大关系。”永安期货分析师庞春艳说,如果不能出现有效降水,或者春节后气温回升缓慢,还将对小麦价格产生较大的提升作用。
据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2月8日发出预警,称中国北方小麦产区冬季旱情严重,可能影响中国冬小麦产量。美国小麦期货2月8日创下30个月来的新高即受此报告影响。分析人士称,这表明国际市场担心中国因小麦减产而大量进口粮食,从而进一步加剧国际粮食的紧张局面。
和世界粮食市场有“防火墙”
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等专家认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市场素来隔着“防火墙”,二者之间互相略有影响,但不存在决定性的关系。2010年,国际麦价因俄罗斯等地灾害全年上涨近45%,但国内麦价仅上涨5.1%。
权威人士表示,由于中国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其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粮食库存消费比和95%的自给率,将力保中国自身的粮食供应。中国粮食产量已首次实现“七连增”,这是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砝码。
2月9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的10项措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我国实现夏粮丰收仍有一些积极因素,如政策信号强,有利于减少灾害损失;播种面积略有增加,春灌用水有一定保障等。“冬小麦目前生育进程才到一半,中后期回旋余地较大,夺取夏粮丰收是有希望的。”
“由于国内外粮价均处于历史高位,加之大量粮食库存和抗灾成效的显现,预计今年我国粮价呈现‘温和可控’的波动态势。”李国祥说。
但有关专家提醒,要提防投资客借旱灾炒作粮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由于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必须加强监管,防止炒家拿旱灾当题材,在期货市场大肆炒作,带动现货市场跟涨,从而放大灾害的减产预期,加剧粮价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