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11日电 2月14日情人节即将来临。“剩男剩女” 这一群体在全民相亲时代再度引起关注。日前,首份中国城市“剩男剩女”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在京出炉,报告揭示了现实中“剩男剩女”日益壮大的原因。
本次调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等40余家机构及单位共同举办。调查历时4个月,共采集有效问卷160570份。广东、上海、深圳、北京、重庆地区的参与人数位列前五,占调查总人数的47.2%,被调查者中27岁—35岁居多,占总人数的90.2%,男女比例基本持平。该报告涵盖了目前中国城市中大龄单身男女的生活形态及身心健康状况。
“剩男剩女”通常是指到了适婚年龄还没有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据了解,中国妇联对此划定“剩男剩女”的标准是,男30岁、女27岁。调查显示,“剩男剩女”无学历与收入之分,已成为一种新城市人群,成为普遍的社会亚文化现象。宅在家里、经济基础差、社交圈窄是导致“剩男剩女”三大主要“剩因”。
其中,“工作之外选择宅在家里”被调查者以20.20%的比例排在了首位;“没有经济基础,没房、没车”排在第二位,比例达到19.2%;“社交圈窄”则以18.4%的比例位列第三。导致剩男剩女现象的其他原因还有:“对爱情宁缺勿滥、过于痴情、被曾经的感伤所困扰”、“不会与异性相处,对自己缺乏自信”、 “因事业和学业而错失交友的最佳时机”。另有3.2%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是独身主义,不打算结婚。
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组委会主席韩小红博士在对“剩男剩女”的健康状况的全面解读中表示,超七成“剩男剩女”存在孤独寂寞、焦虑等负面情绪。婚恋误区、多重压力、夜生活频繁、性压抑、过度晚婚晚育则是威胁“剩男剩女”健康的五大潜在“杀手”。另外长期单身也会导致心理、生理问题频发,疾病隐患重重。
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陆希祥表示,网络、手机等高科技沟通方式阻断了真实的面对面交往,冰冷的屏幕代替了人们温暖的笑脸,表情符号代替了人们丰富的表情。科技在发展,而人与人之间联系变的容易,但情感的距离却在拉远,这导致人们交往能力的减弱和退化。同时,生活节奏加快、成家成本增大、择偶要素过多以及婚姻理想化都使得适龄男女难以及时步入婚姻殿堂。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单身群体的社会包容度和生存空间也在改变,单身虽然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更重要的是保持自己身心的健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