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郇雅琦 孟庆哲 呈玉华 张思凯
鲁南、邹城、兖州三大园区拔地而起;
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飞扬,总资产由445.09亿元猛增至1100亿元;
……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推动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扎实架构“三大主业”互补发展新格局,打造起“天地人和”的责任文化,推动发展方式由依靠资源消耗、规模扩张、产能增加,向依靠科技进步、内涵发展和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转变,以健壮的体魄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与“十五”期间相比,年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企业总资产均实现翻番,为加快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企业集团打下坚实基础。
调整结构 增添发展“燃料”
为了改变“煤竭矿衰”的命运,兖矿从“十五”开始就着手产业结构调整,先后投资247亿元培植煤化工、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设备制造业,与煤炭齐肩形成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格局。
最值得业界称道的是,兖矿投资100多亿元建设的鲁南、邹城、兖州三个化工园区拔地而起,5年多的时间里,就增加销售收入100多亿元,在中国煤炭行业中首次实现跨行业发展壮大,连获国家化学工业的优质工程奖、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和新中国60周年百项重大经典精品工程等殊荣,成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百强企业。而在中国煤炭历史上,要想实现这样的经营规模,煤炭生产要用30年。
新的产业架构转变了单纯生产煤炭燃料和靠增加产能促进发展的路子。但是,在风起云涌的煤化工热中,兖矿集团则抑制过热的发展势头,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转化成动力,促进产业、产品上档升级——
煤炭产业稳本部、增新区、拓国外。在兖州本部矿区,坚持合理开采、稳定产量,提高资源回收率,加大洗选加工力度。特别是薄煤层机械化开采,让兖州矿区因此延长寿命25年。同时,兖矿集团加快“走出去”步伐,省外重点推进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贵州、新疆资源开发基地建设,国外则以兖煤澳洲公司为依托创建一流产能基地。新增煤炭地质储量390亿吨,这等于在国外再造了一个新兖矿!
煤化工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实施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停、缓建近200亿元的煤化工初加工项目,加快建设聚甲醛、醋酸丁酯等精细化、短平快项目,瞄准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医药化工等高附加值产业,扎实推进煤化工向资源集约型转变。
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深加工和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煤电铝流程再造,锻造新的产业链,上游跨国对接澳大利亚资源,下游主攻国内高性能铝型材民族产业空白市场;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产业,发挥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全力打造专业化、集群化、成套化机电装备制造基地。
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以产业创新带动创新产业,探索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节能环保等新兴低碳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接轨国际 打造资本“乐园”
“十一五”期间,兖矿总资产由445.09亿元猛增到1100亿元,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奏出了“逆风飞扬”的神奇乐章:2009年,不用国内一分钱,完成中国在澳洲最大的菲利克斯收购案;2010年,完成BRL公司8.5%股权收购,入主开发西澳10亿吨储量的优质铝土资源,相当于我国铝土资源探明储量的1.85倍;在贵州,又与香港的中国煤矿(海外)集团结成战略伙伴,合作引资20亿元!
从上市融资到海外并购、国内引资,兖矿集团在全国煤矿中首次完成国际化资本运作的“三级跳”。
为吸引更多资本,确保“十一五”调转战略顺利实施,兖矿集团以国际化企业集团为目标,高境界、高标准,脚踏实地为资本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率先创建了国际化企业集团的管控体系,集团及所辖5个专业公司、7个区域能化公司和矿处单位实行三级运行管理,战略保障、全面预算、风险预控、标准规范、评价奖惩等重大事项实现闭环管理,使企业始终处于稳健高效的状态。
坚持以理念引导、制度规范、机制保障、科技支撑、素质提升为内容,强化“五个体系”建设,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推动高危行业逐步向安全行业转变,安全生产长期稳定,安全产煤1.9亿吨。
“十一五”期间,兖矿集团建成了煤炭行业第一个节能环保在线管理系统,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矿井水、生活污水复用率分别达到91%和70%,节水量达2000多万吨,相当于10个昆明湖的水量;实施土地塌陷综合治理工程,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7000余公顷;供应电煤5000多万吨;新增就业岗位17000多个;社会贡献总额891亿元。
科技创新 积聚发展力量
自主创新是兖矿集团加快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秘诀。
“十一五”期间,全集团以连年改写企业纪录的增势完成534项创新成果,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有208项,均比“十五”期间翻了一番多,并创造了1年获2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奇迹,在全行业以获奖成果多的绝对优势赢得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顶殊荣。
截至2010年底,兖矿集团已完成专利申请350项,其中在国外申请20项;取得授权专利252项,其中国外专利8项;参与制定国家技术标准6项,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20项;申请注册商标140项,取得商标专用权80项。兖矿集团打造出全行业最大的煤炭回采、煤化工、煤制油、煤炭机械制造专利密集区,以坚实的步伐迈进国家专利战略推进工程方阵。
以知识产权为主导的技术创新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格局。对外,煤炭和煤化工专利双双进驻美国最大的煤炭装备和炼油企业,获技术许可费超亿元,在相关领域打破了由发达国家独自发言的局面;对内,新型煤气化技术成为神华集团等13家企业化工项目的换代技术,赢得国内市场35%的份额,社会年收益突破20亿元。截至目前,兖矿集团知识产权对外许可技术收益达3.17亿元,成为继产业开发、资本运作之后新的创收模式。
坚持不懈的技术创新丰富了自主知识产权储备库。其中,煤制油技术研发已实现40项专利申请和18项专利授权,低温费托合成间接液化、催化剂和油电联产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打造了一张煤制油储备技术的“王牌”,为兖矿集团“十二五”更快更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挥别成果丰硕的“十一五”,兖矿集团又在新的起点踏上“十二五”的奋斗征程。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创造了辉煌成就的兖矿人,立足新的起点,在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国际化企业集团建设的道路上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