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茌平巨变。
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时代强音,干则一流、争则第一、敢为人先的创业激情,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强劲热潮在茌平大地充盈回荡。8年的时间,茌平县实现了浴火重生。
科学发展:
在鲁西率先跨入“全国百强县”
2007年,茌平县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团结实干建设铝城枣乡、科学发展跨入全国百强”。2008年,做出“解放思想,二次创业,全面进军百强县”的决定。2009年10月,茌平县进一步提出“明年进百强,三年翻一番,再造一个新茌平”的具体目标。2010年8月成功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3.3倍、5.6倍和5.3倍。在鲁西率先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入围中国产业百强县、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
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十一五”期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875个,其中过亿元的重点项目149个,引进外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39个。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五”期间的3.3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是2005年的2倍。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十一五”间,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了2.5倍,新修改造城区道路12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530万平方米。完成了首批农村新居“增减挂”试点村建设,城镇化率达到48.5%。
第三产业膨胀发展。五年间,服务业快速崛起,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05年的2.8倍。金融服务业快速崛起,2010年,辖内外信用总量、贷款余额,分别是2005年的3.2倍和3.5倍。
农村经济稳步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圆铃大枣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80万吨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100万千瓦;实施各类水利工程2600余项,新修、改造大中桥梁及水利危桥550座。
民生事业全面覆盖。城乡低保覆盖率达100%,新农合参保率达99%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保顺利实施,农村“五保户”实现了财政集中供养,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1.9倍和1.8倍。全县实现了老有养、壮有用、幼有教、病有医、难有助。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把创先争优活动与作风建设、百强县建设相结合,以创建服务、政策、治安、生活、舆论环境“五个最优”为目标,大力弘扬“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实施了百村示范带动、村级民主管理”等五大党建工程,基层组织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调优做强:
“千亿产业”展宏图
工业兴,郡县强。
茌平县以打造“铝电千亿产业”为抓手,形成了铝及铝的深加工、密度板及其系列加工、味精、纺织、制药等五大主导产业,企业群体达1600多家。
以信发铝电为龙头的铝产业链条,延伸出电能、电解铝、氧化铝、碳素、聚氯乙烯、液碱、铝加工等100多家企业,成为全国大型的铝加工生产基地;密度板产业链延伸出中高密度板、装饰板、强化木地板、家具等近百家企业,成为全国最大的密度板生产基地;以齐鲁味精、信乐味精为龙头的味精产业链,延伸出味精、淀粉、复合肥、液氨等6大类产品;以金号织业为龙头的纺织产业链,延伸出棉花加工、纺纱、织造、家饰用品等五大系列、上千个品种;以华鲁制药为龙头的制药产业链,延伸出液体、针剂、固体制剂、包装等系列产品。
发展工业,茌平县突出又好又快,先后组建了信发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和齐鲁、华鲁、金号等省级科研开发中心,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面达98%,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23家,省级名牌、国家免检产品达到30个。
统筹兼顾:
生态文明遍植城乡阡陌
坚持生态立县,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两措并举,全国卫生城、园林城、生态城“三城同创”,努力建设“生态宜居茌平”。
构建循环经济“生态链”,形成了“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赤泥——提砂、提铁——陶粒——建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达标排放——中水回用”、“玉米——淀粉——味精——废渣——复合肥”等循环产业链条。
按照“三个生命线“发展理念,投资10亿多元完成了大气脱硫,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粉尘治理,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气味治理,投资1.5亿元完成了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工程,信发集团成为国家“两型”试点企业,8家企业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实现了城乡绿化全覆盖。五年间新增绿化面积500万平方米,全县园林绿地面积达到806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3%。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大力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种植,农业无公害品牌达24个。建起沼气池3.6万多个,1万多户农民用上太阳能。
共建共享:
和谐家园谱写“幸福曲”
茌平县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入手,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2063户、3853名城市低保家庭和11847户、19768名困难农民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走在了全省前列,参合率达99.9%;全县2400多位农村孤寡老人实现县财政集中供养;完成了19处乡镇卫生院和128个村级卫生室的建设改造;新建、扩建中小学25处,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在全国推广;对县城枣乡街、中心街、县大道等9条旧城区主要街道进行了拓宽改造;新修、改造农村公路1390公里,实现村村通客车、柏油路;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3万个,青壮年劳动力实现了全就业;在鲁西率先建成电子监控城,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
目前,全长31公里,总投资2.6亿元的环城水系和由国务院批复建设,总投资4.5亿元、最大库容1500万立方米的信源水库,正在紧张施工之中。两项工程完工后,年调蓄水量将达1亿立方米,届时,茌平县将成为碧水环绕,湖河湿地相连,碧波荡漾的生态城市,人居环境将得到极大提升。
新目标新征程:
五年奋战跨入全国五十强
站在新起点,增创新优势,再鼓新干劲,继创新辉煌。“十二五”期间,茌平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三年翻番再造一个新茌平,五年奋战跨入全国五十强”的目标努力奋斗。
——实施项目立县战略。以优质增量带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在加速发展中提高质量效益、在转型升级中实现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年均保持200亿元以上的投资强度。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立足“一区一带六园”的城乡产业空间布局,建设“铝电千亿产业”,打造“新型工业基地”。大力培植战略支柱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民营特色产业,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形成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体系。
——实施城建靓县战略。立足“生态宜居城市”定位,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培育城市靓点。
——实施三产兴县战略。围绕“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三大重点,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鼓励发展民营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培育发展资本市场。
——实施统筹城乡战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六个一体化”建设,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
——实施人才提升工程。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锻造人民群众满意、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党员干部领导队伍、公务员队伍和企业家队伍。做到雷厉风行、立说立行,言必诺、行必果、绩必优。
蓝图绘就,重任在肩,未来五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突出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坚持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全力推进茌平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续写茌平科学发展史上更加壮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