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海默 姜晓琳 王胜
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白驹过隙的一瞬,然而在聊城市人民医院60多年的历史上,刚刚过去的“十一五”却是医院跨越发展全面提升的五年。
聊医的崛起既有改革上的大刀阔斧,又有运作上的不显山不露水;既新招迭出,又风平浪静。这样一种仅属于聊城市人民医院的风格不能不让我们深深思量: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从欠发达地区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又是什么力量护佑他们在前行的路上一帆风顺?
近日,我们再次走进聊城市人民医院,探求这问题最真实的答案。
破茧化蝶的腾飞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聊城市人民医院五年来的飞跃也决然不仅仅是五年之功,它与医院绵延60多年的历史紧密相连。
一代代医护人员的薪火相传,一届届领导班子的顺势而动,更有聊城市人民始终不渝的信任与支持,使这所医院在“十一五”实现了质的飞跃。
让我们把发展的镜头回溯到新世纪之初。2001年,彼时的聊医在聊城市已经是当仁不让的一流医院,但如何让医院更上一层楼,让医院的服务辐射范围冲破地域的藩篱,进而影响到周边省市,成了掌门人张彬思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为当时的聊城已经呈现复杂的医疗卫生格局:在鲁西北及周边区域,由于行业发展和分工的需要,医疗市场逐渐形成一批专科医院,位居市场中下端,形成细分市场,满足着不同消费者的分层需求。这种不利条件成为聊医扩大影响范围的严重掣肘。
“不破,则不能立”,为了应对这复杂的医疗卫生竞争格局,以院长张彬为首的领导班子立足社会大局和长远发展,果断决策,确立“建设区域性现代化医疗保健中心”的战略目标,避开低端的恶性竞争,把医院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全面提升医院治疗水平上来,基于这种共识,几年来,聊城市人民医院逐渐形成了“强基础、重服务、育名医、创名院”的办院理念——
秉承办院理念,医院多年来始终坚持不懈地强化内涵。因为坚持才有信念,因为信念才有梦想,因为梦想才有动力,因为动力才有收获。翻阅聊城市人民的年历,我们或许能读出他们腾飞发展的一些印记。
2003年,“技术服务效益年”,以脏器移植等系列新技术的兴起,带动医院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跃升。2004年,“管理效益年”,借鉴美国JCI标准、临床路径等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质量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2005年,“质量效益年”,以“医疗质量零缺陷,医疗服务零投诉”为目标,建立起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体系。
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来,医院更是大刀阔斧,把改革和创新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为打造区域一流的医院尽心尽力。
2006年,“服务创新年”,从病人关注的服务细节做起,制订了80余个工作流程,对部分关键流程进行了优化与再造,使服务效率不断改进和提高。
2007年,结合医疗保健中心大楼启用,管理主题为“优质高效年”,重点突出了“学科建设、技术水平、质量服务、综合绩效”四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2008年实施“科技跨越年”主题活动,当年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科技工作历史性突破,迈上科技跨越发展的快车道。与青岛大学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医院连续3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仅去年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科研层次和数量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2009年、2010年,结合省卫生厅“两好一满意”活动,医院相继开展“质量服务规范年”、“质量服务品质年”主题,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服务效率,完善了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医院在第四届中国医院质量大会、全国中小医院管理模式实践与研究高峰论坛等国家级会议上进行了专题经验介绍,在省内外树立起质量服务品牌。
稳步改革,聊城市人民医院在全省卫生系统获得好评:“在省内创新管理,探索医院管理新模式,成为我省医疗质量管理的一面旗帜。”
风雨砥砺,破茧成蝶。5年来的展翅腾飞,聊城市人民医院已发展成为全市及周边区域规模最大的一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卫生部肝脏移植指定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聊城医学中心、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山东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徐州医学院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
今天的聊城市人民医院设有19个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2个省部级医学研究机构,2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7个市级医学研究机构,拥有业务用房25万余平方米,职工32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50余人,硕士、博士722名;设有72个临床医技科室,82个病区,实际开放床位2600张,配有256层螺旋CT、3.0T磁共振等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3000余台(件),设备总值5.1亿元,综合实力处于省内同级医院前列。
2009年,医院完成门诊诊疗153万余人次;2010年,完成门诊诊疗167万余人次,出院病人13万余人次,手术29216台次。
医院成功突破了瓶颈,把服务范围从聊城、鲁西,一直扩大到河北、河南、山西、安徽、内蒙古等广大周边地区,成为区域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疗中心。
借助东风的跨越
这里的“东风”,是聊医人的精神,也是大京九的区位。
聊城是个因大运河而在明清时期闻名天下的城市。“天下不敢小聊城”,“繁华压两京,富足甲齐郡”的时代早已随着大运河的衰落而烟消云散,留给后人的只有淤塞的运河、破败的商埠……
然而别人看不到,除了这些,那昔日的繁华留下来的,还有其他发达地区所不具备的齐鲁燕赵文化相融、黄河运河文明相交撞击所沉淀的拼搏进取、怀仁重义的思想精神!
昔日的盛世塑造了聊城人精神上的贵族气质,物质的贫苦和精神的富足造就了聊城这块土地真诚淳朴的民风。
这民风,也塑造了聊城市人民医院“修己以敬,诚信载物”的医院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夯实了医院“十一五”期间快速发展的根基,也正是这种精神,让聊城市人民医院的发展之路走得快速而且平稳。
——这就是时代给予聊医人最宝贵的馈赠。
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聊医精神之一。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聊医就广泛汲取先进的医疗成果。他们与北京协和医院、北大医院等国内著名医院建立密切联系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外开放交流,在科研、技术、学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合作。
“十一五”期间,这种取长补短的合作项目更是成为聊城市人民医院工作的常态:长期频繁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丹麦、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外医学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先后成立了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聊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中心、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医学院——聊城市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中心等国际性合作组织。
目前,医院累计有260余名业务骨干从国外学成归来;60余名国外专家、学者定期或长期来院工作,参与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大大促进了医院人才成长和科技进步。
这种长期施行的取长补短、交融共进,是“十一五”期间医院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让医院突破环境的制约,让聊医人的视野更加开阔,目光更加长远。
除了开放,为民着想、温暖服务又是另一种聊医精神。
坚守行医的原则,一切为患者着想,这是每一个聊医人最真诚的心声。
整个“十一五”发展过程中,医院始终高擎公立医院公益为民旗帜,把惠及百姓作为医院发展的根本目标和追求。在落实“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四个合理的同时,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单病种限额付费管理制度,此外,对科室和个人限定用药比例,药品比例始终控制在34%左右,真正减轻群众负担。
他们积极推动“卫生强基工程”,长期派出医疗骨干对乡镇医院进行技术指导,并无偿赠送了救护车和一大批医疗设备、器械物资,仅2010年,医院就派出55名医师到23家县、乡级医院驻点工作,接受省内外医院29名医师进行一对一培训帮扶。另外,还积极开展“农民健康服务行动”,实施“社会健康工程”,2010年免费诊疗6000余人次,让农村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
为使广大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医院全面实施国家“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目前已为987名患者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积极开展“微笑列车”活动,为780余名唇腭裂患者免费施行手术,得到广大唇腭裂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赞誉;作为省民政厅确定的“全省低保家庭先心病儿童免费手术定点医院”,为低保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实施免费手术170余例。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逐步推进,他们落实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在医院全面启动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2010年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病种53个,实施临床路径病例1066例,在规范诊疗模式、缩短平均住院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以人为本、公益为民是每一所有担当的公立医院应该履行的责任,而创新医院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快捷和便利的服务则是医院自身发展的必要步骤。”张彬院长说。
为适应新医改要求,他们组织开展了预约服务,成立预约随访中心,通过网络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不同途径,向群众提供预约服务。此外,2010年启动了“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每天都有30余名身披绶带的志愿者分布在门诊大厅、电梯口、候诊区等地方,为患者提供导诊、搀扶乘电梯等人性化服务。截至去年年底,共吸纳志愿者2200余人,志愿者累计服务患者312599人次,得到社会群众好评。经团市委推荐,医院代表聊城市参加了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评选活动,成为医院质量服务的一个亮点。
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医院以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契机,在30个病区扎实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在改进服务质量、夯实基础护理、开展健康教育等方面,创新服务理念,实施服务新举措,受到病人及社会群众的称赞,得到卫生部、省卫生厅的高度评价,成为全省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据统计,开展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原来的96%上升到99.6%,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6%,护士对病房工作满意度96.75%。
……
如果说开放发展、为民着想、温暖服务的聊医精神是聊医发展的“内力”,那大京九的区位优势则是她快速发展的“外力”了。
聊城处在京九铁路枢纽上,又有邯济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连接,两龙三线相叠构成的“黄金大十字”,使聊城的地理优势尤其明显。
“内力”和“外力”合力所形成的东风,给医院的五年腾飞提供了强大的力量,如何借助这种力量使医院产生质变,造就医院“十一五”发展的奇迹,此一题目的答案,在这里被书写得异常醒目,这就是那座省内单体面积最大,集门诊、病房、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医疗保健中心大楼。
大楼于2007年11月19日启用,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本着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的理念,大楼的设计突出了现代化、科学化、数字化、人性化、温馨化的特点。其整体设计和感观效果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多项技术设计是国内首家使用。
新大楼的启用,进一步增强了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借助东风”,顺势而起的重要标志,让医院的硬件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也是医院成为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标志。
人才兴则百事兴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院长张彬说:“人才是新经济时代的第一要素。”他援引光岳楼的传说表达他的“人才观”。
有着“泰岱东来做翠屏”气势的光岳楼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光岳楼雄伟飘逸,明朝李赞高度评价:“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但这座巍峨楼宇却为当时修城时剩余木所造。
余木成就了巍峨的建筑,它给人的启示是什么?木之为用,或灶薪、或栋梁,全因工匠筹划、调度不同。正如璞,琢磨之后方能成玉。
是的,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对此,聊医人有足够的认识。
他们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创新理念,采取开放式的用人策略,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近几年先后聘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为名誉院长,聘任了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顿·盖蒂谢克、美国希望儿童医院院长索罗门、美国图兰大学医学院呼吸专业阿诺尔德·布诺德教授、韩国延世大学校原州医科大学原学长姜盛峻、新加坡中央医院院长郑文庆教授等为医院顾问或客座教授……
人才引进了,观念改变了,内部激活了。
聊医自己培养的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这些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医务人员成为医院发展的中流砥柱。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郭春杰教授,心内科主任医师、泰山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孔祥泉教授,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马德胜教授,普外科主任医师侯守玺教授……这一批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学者在这里为聊城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又为聊医不断培养着新鲜血液。
心外科学术带头人马增山就是这批新鲜血液中的杰出代表。2009年6月19日,马增山带领心外科技术团队成功为一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患者实施了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该手术为山东省首例,这是聊城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继成功开展省内同级医院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后,实现的又一技术飞跃;去年12月召开了全国第一届2010年胸腔镜心脏手术演示及学术研讨会,近百家国家级、省级医院心脏外科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现场观摩了手术演示,与会代表一直认为该院心脏外科跻身国内前列……
在内外交流、老专家学者传帮带的过程中,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
王景霞教授,在开展自体骨髓移植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异基因骨髓移植、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等新技术,使越来越多的血液病患者重获新生。郭常利主任,功能神经外科知名教授,从一所医科大学引进到医院后,开展了小儿脑瘫治疗术、三叉神经痛治疗术、癫痫手术治疗等技术项目,来院的病人涉及广东、云南、陕西、内蒙古等18个省区市;病理科任玉波教授来院后,开创了细胞病理学专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担任了全国细胞病理学教材审定工作。
两腺外科章阳教授从英国进修回来后,成功开展了乳腺微小病变钩丝定位切除手术、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活检技术等先进技术。神经外科王继跃教授完成了省内首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目前手术例数位于省内第一。介入科赵传林教授在周围血管病变、肿瘤及肿瘤并发症介入治疗方面,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核医学科张玉芳教授创新技术项目,在治疗甲亢、甲状腺癌、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等方面形成特色。神经介入科王运华教授开展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省内领先,他主研的三项国家专利已在全国推广应用。超声科辛兆芹教授擅长疑难杂症超声诊断,在超声造影、超声介入诊疗等方面独步鲁西……
人才汇聚,事业兴焉。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队伍中,还有留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韩发彬博士、日本爱媛大学王敏博士、王众博士,高建鲁、袁英、于俊秀、李雪莉、王斌、胥学伟等一批医学博士,他们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昭示着医院发展和未来。
大运河还在低吟浅唱,大京九已经铸造辉煌。在聊城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在勤劳淳朴的聊城人民的目光中,聊城市人民医院正厉兵秣马,挥手告别辉煌的“十一五”,迎来崭新的“十二五”。过去的五年,只是发展最初迈开的一个大步,我们相信,接下来的“十二五”以及之后若干个五年,深得鲁西天地之精华的聊城市人民医院,必将在实现新跨越的征程中书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全省卫生系统“十一五”发展成就展示
主持人:张中海 组稿:张海默
电 话:(0531)8262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