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2、3层分别是两条地铁线,地下1层可以通行长途客车和出租车,地面以及地上一层分别是可供社会车辆来往的道路和立交体系——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站成都东客站未来将拥有以上强大的交通转换功能,而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路网以及立交体系目前宣告主体全部完工,昨天本报记者进行了首次体验,为将来通过东客站出行的读者打探如何进出东客站,并独家披露东客站路网及交通组织图。
路网发达
三横七纵 13座立交串联
据记者了解,位于我市东郊沙河堡地区的成都东客站建成后将是西部最大的交通枢纽,投入使用后将形成集铁路客运、中长途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社会车辆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该站将承担起新客站铁路大强度的客流集散、中心城区过境交通转换、东部地区未来发展的城市交通枢纽等多重重任。
“东客站片区的路网主要由三横七纵构成,它们共同组成片区的外围通畅环和内部疏解环,完成东客站片区以及附近区域的交通疏解。”昨天,东客站路网建设业主单位——成都兴城投资有限公司东客站项目部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介绍,南北向的“三横”主要指三环路、经四路、机场路东延线;东西向道路由北到南主要为迎晖路、纬一路至纬五路、驿都大道共七条道路,构成“七纵”。除了这些平面道路构成片区路网之外,还有13座上跨、下穿或匝道等立交工程。“立体交通将是未来东客站交通枢纽工程最典型的特点,这些立交工程有效地连接起各条道路,实现纵横道路之间的相互转换。”该负责人说。
项目众多
创造我市城建史多个“之最”
作为我市重点市政工程的东客站路网配套工程,不仅项目众多,而且创造了我市城建史上的多个“之最”,其中三环路东客站段便是创造性地利用六条不规则匝道,实现了强大的交通转换功能,使该段交通非常“给力”——出入东客站的到达性交通与该区域的经过性交通可分别驶入不同的匝道,实现分流提速。六条匝道中既有直线性匝道,也有单边“八”字形匝道。“三环路匝道的施工建设中,采用了钢钎梁弯道桥梁——这在整个西南区域内都是难度最大的、技术要求最高的。一般情况下,钢钎梁桥都是用在直道上,可以充分利用其钢结构的大跨度,而这次在三环路匝道施工中,钢钎梁桥都使用在弯道上面,这在我市是首次,其施工难度应该是西南区域第一!”昨天,兴城公司东客站项目部现场负责人说。据介绍,三环路匝道的钢结构预制件总重量达到5000余吨,单件重量在60吨到220吨不等,长度在20米左右,宽度在8—12米。每个都是又庞又重的“大家伙”。
东客站路网配套工程立交体系之一的机场路东延线下穿隧道,是目前我市最长的下穿隧道。这条下穿隧道直接与东客站西广场的地下停车场相连,投入使用后会成为市民快速进出东客站的交通要道。与此同时,该隧道作为成都市规划道路2.5环的一部分,能大大提高东2.5环的交通承载能力。
记者体验
站内道路纵横 四通八达
或笔直或蜿蜒的立交,宽敞平整的道路——昨天记者在现场负责人的带领下,在片区路网中的部分路段和立交进行了体验,给记者的第一感觉是整个东客站实在是太大了,而且道路纵横,四通八达,初次来到成都东客站的旅客,也许还会迷路,不过等一切交通引导标志安装设置完毕后,旅客要找到站内相关设施和进出站的道路也并不是难事。
经过记者的体验,以东广场为中心,在其东侧,可以通过三环路、站东一路抵达东广场;从东广场经M6路(工程暂名)、站东二路、三环立匝道进入三环路;经经四路可以从南北双向进入东广场。
在西侧,可以经迎晖路跨线桥底层、机场东延线、纬一路、北连接线(工程暂名)进入西广场;从西广场经南连接线(工程暂名)、纬二路高架桥可以到三环路,或经南连接线道路底层到机场路东延线。其中M1路(工程暂名)、纬一路到纬五路可以方便地实现东西侧路网的连接。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主体已经宣告全部完工的路网以及立交体系目前正在进行收尾工作,沿途不少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包括路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绿化栽种等在内的附属工作。而与路网以及立交体系同步建设的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等管线改造也已宣布全面完工。“这些管网改造的完成,可以为东客站以及该片区地块未来发展提供充分的承载基础。”市建委城建处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
背景资料
成都东客站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新建13座上跨或下穿桥梁和30多条市政道路,区域内的排水、电力、通讯、煤气、河道等也同步进行改造。该大型项目于2010年3月18日开工,预计投资15亿元左右;实施区域总面积为5.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2.08平方公里。
本报记者 袁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