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长
本报见习记者 李吉斌
本报记者 于呐洋
吴清辉是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期间,记者采访的列席会议的代表中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代表。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邀请香港地区的代表参加常委会的活动,为增进香港与内地相互了解交流,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009年我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庆典,体会到了60年来国家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在过去一年多以后,这位精神矍铄、目光睿智的学者对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感受时,激动之情仍溢于言表。
“我当了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亲身感受到人大制度越来越完善。每年我都要参加人大组织的视察、执法检查,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相关培训,这些为我们更好地履职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吴清辉对人大代表履职感触颇深。
边远地区医护人员水平需提高
“虽然身处香港,但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很关心国家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吴清辉觉得人大代表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自己有义务履行好这一职务。
通过人大组织的一些考察、调研,吴清辉总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并经过自己的思考形成建议。几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农村医疗事业发展。吴清辉和其他人大代表一起到安徽等地做了实地考察。他认为,我国地域广阔,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是件很难的事情。他所看到的村镇卫生院,环境还可以,但医护人员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个明显现象是正规医学院毕业生在这些地方如凤毛麟角。
“这是农村医疗体制改革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通过认真研究、总结,吴清辉在2009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建议在医学院设立奖学金,引导一批医学本科生毕业后到农村或偏远地区工作两至三年;各医学院提供一些名额,优先录取来自偏远地区的考生,并给予奖学金,条件是毕业后一定要回到原居住地服务一段时期(如五年到七年);各医学院都应承担定向培训农村或偏远地区医护人员的任务,政府对此给予补贴。
应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
只要是人大组织的活动,吴清辉都尽量参加。2010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他提的一个有关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建议,缘于他几年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考察调研。调研之后,吴清辉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本民族语言和汉语两方面的双语教育,不仅对保存和传承民族文化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少数民族现实生活发展的客观需要,对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具有现实意义。这几年,他一直关注这一问题。
通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吴清辉发现,目前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缺乏,教材编写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短板凸显。因此他建议,应该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加大投入力度,并组织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奖学金等优惠政策,鼓励民族大学毕业的双语教学人才到基层服务。
2010年年底的常委会会议正好审议国务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就双语教育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现在国家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把教育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这是很可喜的现象。”吴清辉说。
积极参加考察努力履行好职务
2010年7月中下旬,34名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到江苏考察,吴清辉任该考察团副团长。考察团重点了解了江苏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工作,并先后到南京、连云港、无锡、苏州等地,视察了南京大学、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华西村、苏州工业园区科技文化中心等。
在考察结束时的意见交换会上,吴清辉认为,国家经济发展强劲,但同时要注意发展“软实力”。江苏本身的人文底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建议香港大学生可以更多地到内地特别是江苏学习,香港和内地的教育部门也应有更多的学习交流。
像这样的考察,吴清辉每年都会参加,2007年到安徽,2008年到山东,2009年到山西,2010年到江苏、广东。
“这些活动一方面增进了我对内地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为我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吴清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