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无业女子何以能成功诈骗489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2日11:01  国际在线 官方微博

  无业女子管季涉嫌冒充药监局干部,以能帮人找工作为名诈骗了43人共计489万余元。记者9日获悉,管季已被检方公诉至北京市二中院。(2月10日《京华时报》)

  认真分析每一个诈骗案例,行骗者的手法并不高明。之所以屡屡得逞,除了“病急乱投医”的心理作怪之外,更为重要的恐怕在于,“潜规则的盛行”使得行骗者有了足够生存的土壤肥力。在“需求决定市场”的情况下,诈骗不过是对“潜规则”的利用。

  2006年8月至2009年9月间,管季谎称自己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助理等虚假身份,编造能为事主办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事业编制工作等事实。就案件本身面言,我们可以进行某种推论——这是否证明,相关部门的某些要员,是完全可以运用自身的权力,达到解决编制,落实工作的目的?换言之,管季所做出的承诺,在某些地方的某些人那里,不难实现,甚至是“公开的秘密”?其之所以不能实现,就是因为她是一个假冒者,没有这种能量。

  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可以说,上当者之所以上当,就是因为看到了在明规则之下,有一条通往捷径的“潜途”,而这才是会有人上当的原因所在。假若,一切程序正义都能得到始终如一的坚持,“潜规则”没有市场,则行骗自然也无以发生。由此及彼,针对此前发生过的“造假骗官”案,有人一针见血的指出,这是对某些地方单位用人“一个人说了算”的现实注解。而这,又是催生造假泛滥的源动力。

  潜规则讲求“有条件利用条件,没条件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剧了“潜则规”的盛行。行骗之所以变得简单,跟其关联甚密。诈骗者固然可耻,受骗者也固然可悲,但诱发受骗的社会因素,更值得拷问。若没有程序正义的全盘反思,没有“公开透明”的明规则的全面回归,这样的诈骗案就无以杜绝,这种现象也会屡禁不止。(堂吉伟德)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