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华时报》对话这段时间被热议的亚裔“虎妈”、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针对蔡美儿的教育方式,美国一家纸媒以“为什么中国妈妈比美国妈妈更优秀”为标题发文,《时代》文章分析称美国父母是不是该思考自己是个“失败者”,蔡美儿称“这不是我的初衷,媒体的有些报道是断章取义,让大家误读了我的教育观。最近我一直在澄清:我是一位华裔妈妈,用我所受的中国式教育管教了两个孩子,并记录了这个育儿经历,仅此而已。”
蔡美儿的这番话,值得关注“虎妈”者细细思量:其实这就是一个家庭教育个案,不能变为一个概念,并贴上标签——此前很多舆论的讨论和分析,都有一个暗含的前提,就是将蔡美儿的家教“概念化”。美国媒体将其称为“中国式妈妈”,国内舆论则说其代表不了“中国妈妈”。
教育是复杂性活动,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很难有一个共同的模式,所以才有因材施教一说。从蔡美儿的谈话中所呈现的家教,不是所谓的程式化,倒是有不少充满个性的内容。
也许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她的教育思想,不是“中式”和“西式”所谓的对立,而是融合。她说,“西式教育过于强调‘创意’,排斥纪律、刻苦钻研等旨在培养毅力的东西,中国教育却过于强调后者而忽视前者。现实中,双方都把这个关系摆成了‘要么/或’的关系,其实,这是一个‘既/和’的关系,两种教育方式应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孩子才会长成我们期待的那样。”这不给在中西教育方式上纠结的家长提了个很好的建议吗?
就国内家长常纠结的该不该给孩子选择权的问题,她认为,孩子年幼时,不了解社会,也不可能会有明智、成熟的选择,需要家长为其做出正确的“选择”,家长要负起这个责任,督促孩子去实现这个“选择”。随着孩子逐渐成熟,有了自己做出选择的能力,家长就应该放手给孩子。毫无疑问,她的家教不但回答了该不该的问题,而且有她的具体办法。比如严厉的她也同意女儿露露辞去首席小提琴手的职务,改打自己喜欢的网球。
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在之前的报道中看不到的。需要注意的是,理解一个人的家教方式,必须分析其成长背景,以及所处的环境。蔡美儿坦承自己的家教方式,是受到父母严厉风格的影响,她认为严厉可以让人成才,也想以此打破移民因娇生惯养“富不过三代”的状况。
总之,教育方式方法的学习借鉴,大到一国,小到一个家庭,基本原则其实一致,就是必须分析相应的社会环境、针对具体的教育对象,采取灵活多元的方式。不能简单拷贝,不能套用单一模式做非此即彼的选择,否则就可能产生严重误读,也会使学习借鉴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