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茂名2月12日电 题:粤西“年例”旧瓶装新酒:发展成主题
中新社记者 梁盛
在粤西茂名、湛江两地,每年春节过后,一直延至清明节期间,各条村庄都会在各自沿袭的“社日”当天,在村场路口插满彩旗,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排筵席宴请宾客。这就是“年例”。
今年,粤西“年例”更是旧瓶新装酒。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村庄藉借“年例”期间乡亲齐聚,举办一些慈善捐款活动,把捐款用于发展新农村建设,或成立公益慈善会,救助社会弱势群体。
据了解,粤西人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年例”更是当地农村的第一大节日。在改革开放前,贯穿“年例”始终的是大吃大喝和一连串的旧式民俗活动。家家户户先用鸡、猪肉、鱼做成一副“三牲”,全村摆在一起供“土地公”等神明享用,之后便是舞醒狮、燃社火、游神庙、上刀山、过火海、插彩旗、烧纸船等活动,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
那时,“做年例”的主人家邀约亲朋好友“吃年例”,求的是热闹,客人“凑”的也是热闹,既可大饱口福眼福,又可以相谈农事,结交朋友。
改革开放后,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做年例”也就越来越隆重、热闹。吃的不仅仅是鸡、鸭、鱼、肉,而是“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做年例”是谁家客人多,客人级别高,门口停放的小车多,主人的面子就大。因此,“吃年例”的不仅是亲戚朋友,连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都可以来。
据廉江市罗州街道梁屋地村村长梁康其介绍,大年初七,该村全体村民以及亲戚朋友1500多人欢聚一堂,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年例”。 当天,梁屋地村举办“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改造”论坛暨“好家庭、好家婆、好媳妇、好孝子、好邻居”表彰大会,并利用外出村民返乡之机,出谋献策,筹措资金改造旧村庄。
外出东莞定居多年的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林和风告诉中新社记者,他的家乡高州泗水镇洪尤村今天(大年初十)是“年例”,他是专程返乡寻找创作灵感的。“我早期创作过《粤西风情》系列国画,反映粤西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不少作品被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收藏家收藏。这次回老家‘做年例’,就是想体验粤西农村民俗文化的变迁,重燃乡村风情水墨画的创作激情。”
林和风表示,粤西人最怀旧的,应该是“年例摆忠”,几十只、几百只甚至上千只又肥又大的熟鸡摆在一起“祭神”,全村的男女老幼、亲朋戚友都赶来围观,场面多热闹。“现在,村民更关注‘年例’期间,村里举办的慈善捐款及发放助学金等活动。毕竟,社会发展了,‘年例’才会更精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