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化三馆”免费能不能带来阅读的春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3日00:18  红网

  今年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新京报》2月11日)

  文字、文化免费阅读是社会文化又一巨大进步。

  如果说像是几千年的“农业税”开始免收,还有农民生病住院也可以报销,是我们在有形的物质领域开始“还富于民”的话;那么,像是“文化三馆”免费这样的事情,就有点开始在精神领域“还富于民”的意思。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有个前提,就是我们的税收和国家收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国家已经有条件在某些领域把这些从民间累积的财富再通过某种载体以完全免费、国家负担这样一种形式返还民间。

  有钱好办事,但这样一种利好消息,却未必会像一些人说的那样会带来一个全民阅读的春天。

  我们国家多年在“文化三馆”上的历史“欠债”,让现有的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无论是在硬件设施上,还是软件服务上,都有点差强人意。像是首都、省会城市或者其它一些大城市还好点,要是换到三四线城市,或者县城,要么干脆就没有这些文化公共场所,要么就是很少更新设备和书籍,一排排书架上倒也是有几本书,不过看上去连纸张也透着黄黄的故纸堆味道,不像是到了信息海量袭来的图书馆,倒像是到了讲究考据的博物馆和文物馆。

  服务大约也未必能跟得上。《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张天蔚介绍说,像巴黎的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提供的高水平的文化服务让这些博物馆永远都是人流如织,换到中国究竟有几家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能够提供这种高水平的服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很值得疑虑。

  互联网信息海量袭来,也冲击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现在已经不同于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提起图书馆之类,就觉得很神圣,比到了皇宫和凌霄宝殿还要严肃紧张。图书馆现在免费,已经错过了把图书馆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最佳时机。

  免费开放还有个隐患,就是以缺经费为借口,继续保持没有新书上架的光荣传统,让你满眼望去的书籍,都是些陈旧的老面孔,以致读者日见稀少。那样,“免费”就仅仅是提高文化主管部门声誉的体面口号,却失去了它本该有的实际意义了。

  做,总比不做好。国家还在发展,不能一步到位。倒是很担心这项措施在地级市以下能否顺利执行,财政能否保证。越是基层,文化设施越贫乏,财政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这些方面似乎最好也有所体现。

稿源:红网 作者:张军瑜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