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本山小品离开黑士地后还能走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3日00:19  红网

  春节晚会落下帷幕已有时日,但掌声与骂声一直没有消停,特别是对赵本山的小品褒贬之争尤甚。尤其是我国知名学府肖鹰教授与晚会导演之间的口水之战更份外引人关注。我是赵本山先生的拥趸,从他上春晚表演的第一个小品《相亲》开始,在传统的除夕之夜,我和全国亿万观众一样坦然享受着赵本山先生给我们制造的快乐。

  应该说赵本山先生所做的一切是非常人所能及的。从一个民间艺人蜕变成连续多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喜剧之王本是一个传奇,而赵本山的小品成为春晚收视率的保证更是一个神话。但随着赵本山小品(姑且称之赵氏小品吧)影响力的提升,赵氏小品由早期的众口称赞到近年来的争议不断,关于赵本山先生本人和赵氏小品的话题已不鲜见;特别是当低级庸俗、贬低弱势群体这样的恶评与赵氏小品联系起来时,难免使本人这样喜欢赵氏小品的观众生出很多担忧来:赵本山制造的神话和传奇还能延续多久?

  担忧之余,静心逐个品味赵氏小品,也从中悟出了观众对赵氏小品产生恶评的原由。本人认为,人物形象的定位脱离现实生活是赵氏小品招来恶评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赵氏小品的主角大都是农民等弱势群众,赵本山是一个生活在农村的民间艺人,对过去农村那种恶劣生存环境中忍辱负重以求生存的农民生活状态十分熟悉。他亲历了这种生存状态下的酸甜苦辣,他能准确把握那个时代农村人的个性特征,并以小品这种艺术形式,从人物对话中、从举手投足间,很自然的还原给观众。早期作品中塑造的赵老焉、牛大叔等形象就是如此。农村在经历了大变革以后,生活质量与教育水平大为提高,城乡间的差距日渐缩小,而这种差距的日渐缩小反映在个体的人身上的是素质的提高。在这种变革中,赵本山本人也享尽了当红明星的荣耀,走路汽车飞机代步,出门随从前呼后拥,那种在田间地头费力拉车的感觉全无,那片使他产生无数艺术灵感的土地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人们他已经陌生,虽说他也想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那片黑土地及人们的变化,早已被颠覆的自私、猥锁、怕事的人物形象反复出现在赵氏小品中。虽说还是那顶观众熟悉的帽子,还是那套服装,还是那个赵本山,但物是人非,其结果适得其反,老观众早已显露审美疲劳,青年观众难以认同,特别是对新生代农村人来说是一种被污辱的感觉。因此,赵氏小品招来骂声是不足为奇了。

  内容日渐空洞贫乏是赵氏小品招来恶评的原因之二。赵本山从拉架子车到拥有自己的飞机,从生活在社会底层到成为出入前呼后拥的当红名人,不可否认赵本山无论从做事到做人都堪称成功的典范。在收获了名与利之后,但他自觉或不自觉的失去了那片构成赵氏小品艺术精髓的黑土地。明眼的观众都可以从赵氏小品中觉察到这种改变。从早期小品《相亲》、《牛大叔提干》到前几年的小品《卖拐》、《卖车》,前者从某一侧面入手反映农村百姓的生活,入木三分而不落俗套,而后者则是靠言语游戏取巧的纯娱乐的表演,表演热闹但难见高雅。小品内容层面的变化所隐含的是缺少生活体验,素材枯竭,对赵氏小品的创作者与表演者来说是黔驴技穷的无奈之举。不可否认,近年赵氏小品如《捐助》、《同桌的你》也在尽力回归百姓生活,但因他那艺术之根离开那片了黑土地已久,已渐显枯萎之势,无法汲取充足的艺术养分,他在舞台上呈献给观众的是编剧们生编滥造的剧本而不是生活,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绝不可游离生活。赵氏小品的现状也印证了前年本人在《贵族化倾向使春晚离百姓越来越远》的杂谈中说的,纵观近几年赵本山在春晚的小品表演,生活元素越来越少,程式化的东西越来越多,语言游戏的成份越来越重,其本色的东西正在电视精英们的编导下逐渐消失;如果说赵本山现在在晚会上还能赢得掌声与笑声的话,只能说是观众对其本色表演和语言巧妙组合的赞许,但绝不是对作品内容和表演程式的认同。

稿源:红网 作者:秦籍湘夫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