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云宣)8岁的余思洋和4岁的余启锐这对小姐弟原籍广东汕尾陆丰,爸妈都是广州登记在册的外来流动人口。小姐弟在广州市白云区松柏北街一套出租房里出生和长大,每年都在广州过春节。近日,本报记者与居委会的珍姐一起探望了这对小姐弟,没想到他们向记者道出的今年新春愿望就是“一直在广州读书、过年!”
团年饭:一桌潮汕家乡味
松柏北街一套两室一厅的出租房就是余家姐弟安了11年的家,厅室不大,家具简单,却窗明几净十分怡人,最亮的是客厅正面墙壁,张贴着七八张红灿灿的奖状,男主人余先生说,那都是小姐弟“挣”回来的,看看都开心。
余先生和太太在住处一楼开着24小时士多,余先生值晚上班,余太太值白天,“一直太忙,挨年近晚都没办成年货。”不过,余太太的心目中早就规划好了年三十的团年饭——猪手、全鱼、鸡、咸猪肉、蒜头烧猪肉等,还有家乡亲人寄过来的年糕,当然少不了一道百合、莲藕等炖出来的甜汤。虽然没有广州人家必有的烧肉,但潮汕家乡味的团年饭菜同样意头十足:发财就手、年年有余、精打细算、甜甜蜜蜜……
小姐弟已自认“广州人”
面对记者关于“你是哪里人”的发问,弟弟余启锐显得有些迷茫。余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1993年来到广州的,由于忙着小生意,已经8年没有回乡过年了,更别说一对小姐弟了,“姐姐是四个月开始,弟弟是打出生起就在这里长大,人家问他们是哪里人,他们一点不迟疑就说自己是广州人!”
8岁多的姐姐余思洋与一般的广州孩子毫无二致——天天爸妈接送上景泰小学,放学做作业,看电视,上网,父母的手机里一样收着广州校讯通信息,她还是个女班长,管着班里45个孩子呢。
余先生笑称,尽管自己规定进了家门就要讲家乡话,可两个孩子还是被“同化”得厉害,潮汕话只会听不会说,倒是粤语和普通话流利得经常纠正父母的发音。
余先生说,其实连续8年没有回乡过年,并不是生意拖着,多挣少挣分别不大;也不是路途太远,从广园客运站坐三个小时客车就到家了,“只是自己都觉得,在广州过年挺好,更别说孩子了”。
余先生坦言,在穗17年了,越来越觉得自己一家真心喜欢广州,因为广州人不排外,不拿特别眼光看外地人。“前两天我和太太才领了两份亚运交通补贴”,作为回报,余先生一家踏踏实实地做小买卖,交税交租,上学,“如果不是珍姐告诉你,平常见着我们你都不会想到我们是外乡人在广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