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还没过完,企业的抢人大战已硝烟弥漫。和以往所不同的是,此役已从企业之间上升到地区之间,从珠三角、长三角局部地区蔓延到包括中、西部在内的全中国。
大巴接,车站截,出台优惠政策,企业用心,政府给力;拼薪水、拼福利、拼权益,用人单位使出各种招数,企图破解招人难困局。
20年的光阴,从民工潮到“用工荒”,勾勒出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
“用工荒”近几年愈演愈烈,一方面,我们为农民工待遇的提高、权利的被尊重而兴奋,同时,也当深度思索,“用工荒”怪圈,如何拆解?
用工荒囧况1
地点:宁夏街成都人才市场
找工作的多如牛毛
企业要的凤毛麟角
昨天上午,位于宁夏街的成都人才市场举行2011年新春首场大型综合招聘会,190多家企业提供4500多个岗位,吸引近5000名求职者入场求职。不过招聘企业表示有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不好招。
富士康包下整层楼抢人
富士康集团成都厂区在人才市场大楼包下一楼整层楼设立十多个招聘展位,提供大量技术员、工程师、管理、安保人员等岗位。“成都现在机会越来越多,以后不想再去省外打工了。”老家在绵阳三台的银本金在人才市场转了一圈后瞄准富士康的技术员岗位,他告诉记者,以前常年在浙江、东莞等地打工,不想再出去了。
外地企业也来抢人
记者在现场看到,企业提供的岗位涵盖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市场营销等众多领域,其中,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最大,浙江、深圳、上海、贵州等地的企业也来抢人才。
深圳某企业的招聘工作人员说,技术服务工程师以前每月只能拿3000元,现可以拿接近4000元,工资涨了才能留住人才。不少企业开出的工资较以前均有所上涨,特别是技术类岗位,普遍上涨200元左右。“一般技术类岗位都涨了200到300元。”
不过用人单位却难觅“千里马”。“今年的薪资水平确实比去年提高了10%-20%,不过适合企业的人才比较紧缺。”成都某科技企业的招聘人员说,企业发展需要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但具备企业岗位要求的求职者不多,虽然提高了薪资,但真正有能力、且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仍然“不好招”。
2010年,全球IT制造业巨头富士康、仁宝进驻成都,对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初步显现,预计2011年对技工人才的需求将继续走高。
成都晚报记者 黄海英 实习生 田程晨
○解词
刘易斯拐点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曾提出著名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被学界称为“刘易斯拐点”,其理论的核心是: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当劳动力需求增长速度超过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会出现“民工荒”。“民工荒”使得企业不提高福利待遇就招不到新工人,迫使工业发展提升技术水平降低人力成本,而“民工荒”反过来迫使产业升级与转移,使得生产成本高的地域的产业转向相对落后地区和农村,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将走向枯竭,出现一个从劳动力过剩转向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刘易斯拐点的存在,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得到过验证。
用工荒囧况2
地点:金花西部鞋都园区
老板涨薪诚意可鉴 工人跳槽去意坚决
在成都制鞋业的聚集地金花镇,每个鞋厂门口都贴着“招工信息”,无论是A4打印纸、黑字红纸的手写体、大幅标语的印刷体及黑板粉笔字广告,都传递了一个共同的信息:这里很缺工人!
“今年人不好招。”西部鞋都园区内一家名为“古奇”的大型制鞋厂现场招聘负责人陈小姐昨日说,“目前全厂工人缺口达到了800人,比去年同期缺口增加300多人,其中普工缺口四五百人。”陈小姐表示,保底工资比去年提高了100元,计件工资也提高了10%左右,目前每天仍只招到40人左右,比去年同期每天能招到100余人少了一大半,前来咨询的人也少得多。
其他鞋厂,应聘者也寥寥。
“金融危机后,在东莞等沿海地区的很多四川农民工返乡了,按常理在四川工人应该更好招,但事实却是今年工人比任何一年都难招!”鞋厂招聘负责人们都很疑惑,工人都到哪里去了?
“鑫茂鞋业”招聘负责人毕东云认为,除了大年还没过完外,另一方面原因则是还有很多其他制造业也进入成都并大量招人,提供的工资达到两三千元,比制鞋业普工的1100—1600元左右高,有些工人便转行了。他认为,整个制鞋行业的工人数量减少可能是目前招工难的主要因素。
成都晚报记者 张照华
○观点
专家:
“用工荒”倒逼
产业升级与转移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郭晓鸣2010年3月带队对四川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劳务输出地遂宁市和金堂县进行调研,并向四川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四川省“用工荒”的形势判断及应对策略》的报告。郭晓鸣在上述报告提出警示,四川省劳动力市场的矛盾正在凸显,如不加重视,“用工荒”在“十二五”将可能演变为长期性和整体性的问题。
根据《四川省统计年鉴》,2011年以后四川省新增劳动力将出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十二五”时期农村新增劳动力将从2011年的116万人逐年减少至2015年的94.5万人。 昨日记者采访了郭晓鸣,他认为出现“用工荒”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是总量上的供不应求,而是结构性用工矛盾,刘易斯拐点还暂时没有到来。
郭晓鸣分析了“用工荒”的原因,一方面因为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而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速度缓慢,形成了沿海地区同内地竞争用等层次农民工的局面,没有形成错位竞争。另一方面,近几年农民工对就业选择比过去高。郭晓鸣认为,目前出现的“用工荒”并不能说明刘易斯拐点到了,仅说明正在向着这个拐点发展中。
“用工荒是经济发展的阵痛期,将导致一部分无法承受更高工资的、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它将倒逼产业升级与转移,也对深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都晚报记者 田芳
“用工荒”
是社会肌理的自我调节
这是一个表象,或者说,是社会肌理的一种自我矫正之痛。需要矫正的,一是企业结构的自我调整问题。“用工荒”是人力市场的自发信号,用工越荒,企业对廉价劳动力的依存性就会越弱,转型势在必行。另一个是农民工的权利与福利问题。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愿望强烈,但就收入而言,他们尚不能与老板对话;就福利来说,他们基本是被遗漏的一族;就维权来说,他们是最弱势的群体;而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他们既不如城市,也不如农村。“用工荒”未尝不是候鸟般的农民工用脚投票,来争取自己权利与福利,以求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的提高。据《武汉晚报》
应给予农民工
更多的教育投入
也许,“用工荒”能够倒逼一些企业提高工资水平、提升福利待遇,倒逼地方政府打破城乡藩篱,给农民工以平等社会待遇。但是,“用工荒”并不能给这些农民工以真正的权利和尊严。只有走出低端产业的怪圈,转变依靠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给予农民工更多的教育投入,提升他们的内在素质和劳动力价值,让他们的竞争力得以持续,他们才能得以真正意义上的站立。 据《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