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报纸体”文字的情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3日13:46  金羊网-羊城晚报 官方微博

  □王国华

  《是什么让我们嚎啕大哭》、《我听不得一声惨叫》,前者是利忠兄的书名,后者是我一篇文章的标题。一见书名,不由自主想到自己的文章标题。看得出,我们内心有相通之处———情感激烈、爱憎分明、懂得推己及人,但这并不证明我们在现实生活浑身是刺,让人碰不得。正相反,我们都谨小慎微,甚至有点唯唯诺诺,即使利忠兄已经成了出版社的副总编也改变不了业已形成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也有底线,别把他逼急了,否则会让你很难看。

  事实上我跟利忠兄来往并不多,他那一口专业的江浙口音好生难懂,每次通电话我都屏息静气,认真捕捉他的每一个音符,根据前后语气猜测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其实我俩用不着太多的话,文人之间,彼此是否一路人,读一读对方的文字即可。本书中的多数文章我都已经在报纸上读到过,早在内心中把利忠兄当成了挚友。

  从他的文字中,可知我俩的经历很相似———都是在城市里拼争的过来人,我们为物质,为了基本的生活,都曾被残酷地驱赶以致伤心落泪。“我有时会艳羡司汤达,他死的时候可以说,活过,爱过,写过。而我回顾这十多年的生活,却只能说,我热爱过,我挣扎过,我办过暂住证。”他这段写于2002年的话,至今依然让人心酸。本书第一辑《草根志》中的多篇短文,如《束小花》、《房子》等都是这样的,记述了他见到过的城里人和乡下人,记录了这样挣扎的心理。

  但利忠兄并没一味沉浸在类似悲情中。应该说,所有的努力得到些微回报后,心态会逐渐发生变化。所谓文以载道,对我们这些人来讲不如说是“文以载人生”。最苦的生活已经过去,即使算不上渐入佳境,起码已经不再为温饱焦虑。读利忠兄近期作品,明显从容自在了很多。像《下渚湖吃茶记》、《鹳山喝茶小记》等悠闲野趣类的文章,《我为什么热爱孔子》、《行云流水一孤僧》等谈人论诗的长文等,都已不再拘泥于个人际遇。尤其是他对楹联这一明显属于文人雅趣的文体越来越感兴趣,更体现出他目前生活的状态。

  我喜欢这样,大家都好好地过日子,谁也别下地狱。一辈子停留在最初的梦魇,是社会的悲哀,也是个人的悲哀。

  写作帮利忠兄摆脱、解脱了一些东西,又帮他树立了一些东西。但这些文字能留存多长时间,真不好说。我和利忠兄,还有周围一些文友,操作的是一种可称为“报纸体”的文字,没有长篇大论,长不过几千,短则几百字,所有想法都压缩在这微小的篇幅里。“报纸体”不算所谓“纯文学”,比纯文学简约、直白,但是有“纯文学”的底子,有“把握时代脉搏”的观念,甚至,这些人也都有点纯文学的情结。在“纯文学”式微之后,假以时日,“报纸体”或许会取而代之,自成一派。但是信息流通、技术更新实在太快,报纸体还没成气候,就被随之而来的网络口水小说、微小说等冲击了,将来冲击到什么程度,谁也搞不清。

  但干吗那么在乎未来呢?未来非我所能控制,干脆不想它。利忠兄的文字有价值,有情怀,这就足够。我相信,一定会有某个人在某个夜晚,捧着这样一本小书,被里面的某句话击中,不由拍案一下,赞叹道:MD,说得真好。

  (这是作者为李利忠《是什么让我们嚎啕大哭》一书作写的跋语,此书由杭州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