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行创立者梁经国发迹后延名师教育后代子孙 重教传统成就两百年书香家族
海上丝路全球寻踪大型系列报道
广州日报·海珠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
黄埔古港是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而19世纪中出现的第一个大买办、广州十三行巨擘天宝行的创立者梁经国,正是出自海珠区黄埔村梁姓。200多年来,梁经国家族由商而仕,由仕进而研究科技,成功避过了因财富损耗而造成的家道中落,成就“一脉七代名人”传奇。
文/特派记者陈翔、刘海健 图/特派记者庄小龙
梁经国出身贫苦,父亲早丧,幼时无法入学塾,从小就要到距家30多里外的广州城里做小生意,晚上回家帮着母亲织布。18岁时,梁经国进入冯氏洋行做伙计。他天资聪慧,踏实肯干,于嘉庆十三年(1808)创立天宝行,成为广东十三行行商之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行商垄断经营外贸的特权被废除,很快没落。
梁经国发财后在黄埔村建立“左垣家塾”,让子孙后代接受名师教育,其后辈中,考上功名者甚众,梁经国当年居住的荣西里诞生了“一巷走出七代名人”的历史佳话。
梁经国四子梁同新是梁氏后代登科入仕第一人,进士、翰林,历任回史馆总纂、湖南学政、顺天府尹等职。
梁肇煌,梁同新之子,进士、翰林,先后任顺天府尹、江宁布政司,护理两江总督等职。
梁肇晋,梁肇煌之弟,进士,曾任吏部主事,主持广州禺山书院。
梁庆桂,梁肇煌之子,举人,参加过戊戌变法,被誉为“华侨教育开山祖”。
梁广照,梁庆桂之子,梁方仲之父,曾任清政府法部刑部典狱司主事等职。
梁方仲,梁庆桂孙,曾入清华深造,1936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36年发表《一条鞭法》等,被国内外史学界誉为研究“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
梁嘉彬,梁庆桂孙,中国近代史著名学者,十三行研究权威。
梁嘉卉,梁肇晋曾孙,邮电学专家。
梁承邺,梁方仲之子,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原所长,因培育水稻良种获省部级及国家多个奖项。
黎美勤,梁庆桂曾外孙女,美国知名华人声乐家、教育家。
记者在美国采访梁氏家族的足迹时发现,梁经国家族从十三行家族到学术家族的转变,首因可归结于家族重视教育的传统。梁承邺是梁经国的7代孙,他的家中遍地是书,这位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原所长衣着朴素,爽朗幽默。他说,下九甫梁家当时是很出名的。现在荔湾广场一带就是梁经国一家的府邸,有三四座大宅子,每座三四进,大概有100米长。可贵的是,梁经国坚持认为“唯有读书高”。发家后,梁经国聘请名师管教子弟读书考试,因此其后数代子孙中进士有3人,而举人、监士无数。第六代孙梁嘉彬曾赋诗来比喻和纪念天宝行梁经国之后人为官为士的历程:高祖京兆尹,未余一粒粟;曾祖布政使,护理两江督;身后亦萧条,只剩两破屋;四世三卿位,粤中一名族;水清濯我缨,水浊不濯足;家贫莫须忧,境苦莫需哭。
百多年来,梁家由商而仕,由仕而士,由士进而研究科技,可以看做是中国百年发展史其中的一个缩影。
美国华人界佳话
仗义梁公自掏腰包办学
梁经国曾孙梁庆桂被誉为“侨教开山祖”
1902年,清政府要求各省设立新式学堂。当时,梁庆桂是朝廷官员,参与教育法律改革计划。他向学部呈送手摺,力主派专人赴美开办华侨学堂。
1907年1月,朝廷正式任命梁庆桂为学务专员,赴北美兴学。这是清政府着手华侨教育之始。
梁庆桂两年办了12所学堂
1908年3月,梁庆桂自香港乘 “蒙古”号轮船起程,约一个月后到达旧金山。他在领事馆、中华总会馆、中华总商会等的大力协助下,成立学务公所。
梁庆桂性格豪爽,在宴客应酬方面垫上了自己的积蓄,大方出手。当时他所领取的学部经费及出差费用大概是“二千余金”,但他不惜财力广结人缘,自己贴了4倍的钱。他在旧金山处理好学堂事务后,又在加州兴办学堂。随后赴洛杉矶、华盛顿特区、纽约、芝加哥、波特兰、西雅图及加拿大之维多利亚、温哥华等地,组成了纽约、芝加哥、波特兰、西雅图、温哥华和维多利亚等学堂6所,连同旧金山、沙加缅度2间,共建了8所学堂。
两年后,梁庆桂回国,美国侨绅报上来的数据称续办了4所侨民学堂,这样,在两年时间内,梁庆桂直接或推动在美国创办了12所学校。后人评述,“梁氏在北美洲推动华侨教育,居功至伟。”梁庆桂被誉为“侨教开山祖”。
曾孙女“接棒”继续兴教
悠悠百年之后,一段“梁家兴学奇缘奇事”被日前赴美的记者从尘封的档案与当事人的口中重新复原。话说当年梁庆桂一到美国,在大清书院的基础上成立由中华会馆主持的大清侨民小学。1911年辛亥革命后改名中华侨民学堂。1927年改为美洲中华中学校至今。
1988年,美洲中华中学校出了一个新闻:黎美勤女士出任第8任校长,这是校史上第一位女校长。黎美勤出任校长2个月后看到书才知道,这个学校的创办人,竟是自己的外曾祖父!
黎美勤在1982年移民到美国,此前在香港教书,1985年,她创立了旧金山华艺文教中心,本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方针,在海外发扬中华文化艺术。
2010年9月3日,美国三藩市赫伯氏剧院举办“黎美勤师生音乐会”,以纪念黎美勤在美国、香港、台湾三地从事音乐教育50周年。
速写黎美勤
教习中华礼仪
讲究“恩威并施”
黎美勤雍容端庄,声音洪亮。她热情地带着记者到梁庆桂创办的美洲中华中学校,这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华文学校,但空间利用合理。
她步入一间教室,里面20余名少年学生正在课间休息,这些用英语交谈的华裔小孩看到陌生人进来,嘻嘻笑着。黎美勤笑着大声说:“这些叔叔是中国广州日报的记者,大家一起向他们问好!”有的孩子害羞躲了起来,有的则笑个不停,“黎校长”顿时严肃起来,用英语说:“见到客人就要问好,这是中国的礼貌,中国的传统!大家要学习中华文化,就必须学习并接受这种传统!”孩子们就一起问了好。
“我教学是比较严的,注重生活的教育。”黎美勤告诉记者,不少华裔家长都喜欢把孩子给她教,因为“严”和“恩威并施”。她的华艺文教中心也要求所有的学生进门一定要说“校长好!”“我和孩子们说,你们一起向我问好,我还得一个一个回你们好,这样做,是为了将中华文化、传统道德与华语华文传递给你们。”
站在外曾祖父创办、自己曾任校长的美洲中华中学校前,百年风云激荡,唐人街繁华依旧,黎美勤感慨万分。她说,这代表着传扬中华文化的精神,而这股精神百多年来在华裔社区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下期预告:一位名叫Fred、长期研究中美早期贸易的美国律师,其身世与黄埔古港、十三行竟有着这么多的契合——他是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家族的后人。Fred先生的高祖父是十三行首富(其时也是世界首富)伍秉鉴的大客户,曾经支持林则徐的抗英行动。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Fred先生来到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向广州日报采访团队讲述家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