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博主于建嵘的一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4日03:19  大河网-大河报 官方微博

  □记者 朱长振 文图

  核心提示

  凌晨1点睡觉,5点刚过起床,头发蓬乱,声音嘶哑,电话不敢开机,电脑不敢关机,从一个直言不讳的学者,到拥有40余万“粉丝”的网络名人,于建嵘显然还没做好准备。2月12日,由他发起的解救乞讨儿童研讨会在京召开,本报记者实录下于建嵘真实而又繁杂的一天。

  [解救乞儿] “就是要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

  2月11日深夜,北京通州北苑地铁站略显冷静,于建嵘派学生王强将本报记者接到他的住处,通州区宋庄镇。

  还是那条大灰狗,殷勤地跑出四合院迎客。还是那间写着“东书房”的凌乱客厅,于建嵘仍在会客。

  寒暄,互相介绍:“这位是著名律师浦志强,特地赶来参加明天的解救乞讨儿童研讨会,我们正在就某些法律问题做探讨。”

  看到记者带来的当天刊有解救乞讨儿童文章的大河报,浦志强与于建嵘一起指着《19万网友织“围脖”解救乞讨儿童》的标题连说“好”,“就是要营造这种全民参与的氛围,让儿童乞讨这种现象最终在中国消失”。

  墙上的时钟指向凌晨1点,送走最后一位客人,于建嵘一头歪倒在床上。枕头边,摆着一台黑色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他的微博主页。

  [开研讨会] 众多知名人士响应“随手拍照”

  凌晨5点,于建嵘的卧室内开始传出键盘敲击声。

  “还是担心这个研讨会,早一点起来准备资料,还有好些网友的私信要回,昨晚实在太累了,没来得及回复。”于建嵘一边洗漱一边告诉记者。

  不到8点,张宝艳夫妻到了,于建嵘开始与这对最早创办“宝贝回家”寻子网站的夫妇长谈。“我今天来见你,也是好多志愿者的心声,春节期间他们大多回家过年了,上不了网,一过完年就打电话给我,说‘出大事儿了’,我们搞了那么多年‘宝贝回家’都没闹出这么大动静,你这一搞就搞大了……”张宝艳操着东北腔对于建嵘说。“我也没想到会搞这么大,现在千头万绪,忙得我够呛,你那边不是有好多志愿者吗?若是能利用起来就太好了,都是有经验的,这边儿正缺。”于建嵘说。

  早饭是儿子泡好的热干面,于建嵘一边吃一边跟客人交谈。这时候,中央电视台的摄像机已经架好,而从各地赶来的记者也将东书房围个水泄不通。“走吧,去研讨会现场吧,我这饭是吃不了了,上车,上车,都跟着我的车走。”四合院外,已经排起了长长的车队。

  没有豪华的会议室,亦无客套的开场白,2月12日上午9时,位于小堡村西北角一处偏僻的咖啡厅二楼,迎来了参加解救乞讨儿童研讨会的30多位人士,有浦志强、刘新征、李玉宵、薛蛮子、华楠、徐小平、李承鹏、杨鹏、张宝艳、喻江、黄颢、何辉新、朱日坤、张洪峰、黄德福、笑蜀、李伟东……另外还有杨伟鑫的妈妈,正是她的第一封求助信,引发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

  [观点碰撞] 各方畅言该否“买卖同罪”

  研讨会的第一项,首先由律师宣读他们为人大代表草拟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议案,这份议案讨论完善后,将由多名人大代表提交两会。

  议案草案首先分析了目前乞讨儿童的来源,有被拐来的,也有操控人员雇用或租来的,还有亲友带儿童乞讨的。在解决方案中,议案提到了“买卖同罪”,强化收买被拐儿童的法律责任,以期斩断买方市场,还建议删除刑法第241条第6款“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的,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之规定,建议刑法第241条增加一款:收买被拐卖儿童,并利用被拐卖的儿童进行乞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暴力、胁迫等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但浦志强在随后的发言中却表达了不同意见。他称,在法律层面全面禁止未成年人乞讨,涉及一个很大的伦理问题,这既要尊重每个人享有不同生活方式的自由,又要打击犯罪,还要考虑到隐私权、肖像权等各方面因素,现在不是修改法律的问题,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

  随后,为解救乞讨儿童行动提供专项资金的“壹基金救助儿童专项基金”在会上正式成立。“近期将会出台专项基金的运行机制草案,即将启动的资金将超过50万元。”壹基金相关负责人杨鹏说。

  新浪微博副主编刘新征表示,将建立供所有人共享的数据库系统,为解救行动提供人脸识别技术。而中国妇女报副理事长唐伟和“宝贝回家”组织将为志愿者提供管理和培训服务。

  [各展所长] “志愿者们已经累瘫了”

  中午的聚餐速度很快。“这是我请大家的,不花基金会一分钱。”于建嵘说。

  重回咖啡厅,大家开始就壹基金如何在资金上给予保障,“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如何合作等实质性问题一一探讨,有关网站就如何发挥网站优势,在技术上给活动以支持发言,中科院人脸识别专家则给大家讲解如何进行人脸识别,还有人介绍了手机识别系统。

  下午4点,研讨会宣告结束,天空开始飘起雪花,于建嵘继续与留下的几人商谈。一个小时的谈话并未解决一些燃眉之急,隔着厚厚的木门,争吵声不时飘出,于建嵘的湖南腔尤其响亮。

  “志愿者们已经累瘫了,已经有66条微博无人处理了,谁管?我是没一点儿劲儿了……”“色色猴”在大呼小叫,他想赶紧打发走屋内的客人,好让于教授早一点带他们去吃晚饭。

  [挑灯发博]

  于建嵘称研讨会有四大收获

  “王强,你把湖南的律师送到机场,王瑶瑶,你赶紧去点菜,咱们速战速决,吃完饭我还要上微博把今天的研讨会发一下。”送走最后一拨客人,于建嵘长出一口气。

  “我再说一遍,现在我没法接受采访,这事儿要冷处理,不能炒得过热,我的意思是还要拍,还要发到网上去,救助乞讨儿童是项长期工作,我们要持之以恒。”晚饭仅吃了半个小时,于建嵘与本报记者先行一步,因为有网站急于等着要他的私信,一边开车一边接电话的于建嵘苦笑着说:“没办法,我现在就不敢开手机,一开机就要拒绝你们媒体记者的采访,显得很不厚道哟。”

  坐在床头,他开始在电脑上敲下当天研讨会的四大收获:一是给人大代表们草拟的议案,二是整合了全国各种救助乞讨儿童的资源,三是建立了救助乞讨儿童的网络系统,四是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已经开始。

  夜已深,窗外的雪花开始稠密,于建嵘声音嘶哑着抱怨:“你看我弄这是啥事儿?这像是正常人的生活吗?从春节到现在一直都是这样……”

  “制度性的建设很困难,但我有信心让‘儿童乞讨’这种现象在中国消亡,不,说‘杜绝’更恰当些。”于建嵘重重地倒在床上,东书房墙上的时钟再次指向零点。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