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情人节天价套餐 能否“砸”出浪漫

  一年一度的西方情人节,浪漫的代价往往不菲。情人节渐成情人“劫”,真金白银能否“砸”出爱情?小心思如何制造大浪漫?“微情书”又如何传递网络时代的心意?

  金钱能否“砸”出浪漫?

  大部分网友还是表示“太浪费”

  CPI连续走高,“不差钱”式的情人节消费还是频频现身。

  记者致电上海半岛酒店得知,半岛酒店推出的情人节住宿套餐,最高价格达99999元。这套近10万的情人节套餐,除了包括一晚的半岛套间住宿、豪华轿车接送、双人情人节晚餐和次日早餐,还奉送香槟、巧克力和玫瑰花等。这套“天价套餐”还未被预订,但仍有一些前来咨询的顾客,而标价在3999元至9999元之间的其他套餐已接到了不少订单。

  情人节消费火爆,“不差钱”的大有人在。上海半岛酒店可以欣赏江景的每位1288元的情人节晚餐早已预订满座,而每位688元的情人节晚餐反而“还有少量余位”。

  “天价情人节消费的市场可能是那些有钱没闲的人,一般人实在是消费不起。”白领吕晓静打算和男友去大学校园“故地重游”,重温校园恋情的感觉。她表示:“礼物不是最重要的。情人节重在心意,少花钱也可以过得很温馨。”

  一掷千金的消费,真能博美人一笑?新浪微博上,有网友提问“情人节那天有人送你一车玫瑰,你会对他说什么?”虽然部分网友表示会“很感动”“想嫁”,但大部分网友还是表示“太浪费”。

  网友“夜访Disney”写道:“永远爱对方,永远不放弃对方。”而网友“CeliaChao”则认为“下回咱整点实惠的吧”,网友“门大拿v”也认为“两个人在一起还是要看相处。”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范丽珠表示,金钱从来都不是衡量浪漫与否的标准,“浪漫不是用钞票砸出来的,是用心创造的。”

  花小钱也有大浪漫

  “独一无二”的礼物得到热捧

  这厢一掷千金“不差钱”,那边低碳也浪漫:“DIY(自己动手)”出爱情,“淘”出心意,“团”出精彩。

  结婚已30年的李娟,平日很喜欢DIY小工艺品。今年情人节,她赶了一波“洋”潮,DIY了一捧“蓝色妖姬”玫瑰,打算送给先生。

  “蓝色妖姬的颜色蓝得很特别,我找了好多家店才找到符合要求的丝袜来做蓝色妖姬的花瓣。”李娟说,“西餐我不会做,就打算情人节做顿好吃的,然后把花送给他。”

  怕千篇一律的礼物没新意,“独一无二”的情人节礼物得到了网友热捧,服装印制、木版画、杯子印制等个性化的礼物在淘宝网上受到了追捧。其中卖得最火的软陶真人公仔,只要提供2张生活照片,选择自己合适的身体造型和背景样式,就可以收到按不同人的模样定制出来的软陶公仔,绝对是“独一份”。虽然双人公仔价格普遍都在300多元,但借着情人节的东风,走势还是很不错,在过去的一周里销量达到了9000多件。

  新浪网友“独家记忆-小雨”在微博上写道:“软陶定制真人公仔,可作摆饰放在家里,还能做钥匙挂件,送礼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又新鲜又有意义。”

  每到情人节,都会上演“让玫瑰飞”的大戏。临近情人节,市面上单枝玫瑰的价格已经由平日的5元上涨到10元,一束11枝的红玫瑰预订价已接近200元。

  “现在表达感情的手段丰富了,但感情本身却变得苍白、粗糙。”范丽珠说,“网络时代的浪漫,更需要细心维护。像以前那样,一首原创的情诗、一封手写的情书依然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特别视线

  为房所困 为房所累

  “房子与爱情”又成话题

  为房所困,为房所累。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到来之际,“房子与爱情”又成为一些年轻男女的话题。

  “有房才有家”?

  没有房子不结婚,是一些人的态度

  情人节前夕,网友“xueshuai1985”发表了题为《爱情和房子哪个重要》的帖子,吸引了不少人“围观”,“2009年10月,父母在淄博老家打算为我买一套婚房,首付的钱交了,房子却迟迟没有动工。结果女方就不同意结婚了,非要等房子敲定以后才结婚……其实我们感情还是不错的,我希望她能把房子的事情看得轻一些,可我失败了,现在我们俩闹得很厉害。”

  没有房子不结婚,是一些人的态度。在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退休教师汪琪云坦言,她帮女儿物色相亲对象,“有房子”是硬指标。“小年轻可能对婚姻有很多想法,但现实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有房子总是安心一点。”

  什么是幸福?

  不少人认为,没房产不见得婚姻不幸福

  不少人认为,有房产不见得就有幸福婚姻,没房产不见得婚姻不幸福。

  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王玲与丈夫是大学校友,结婚三年了还住在租的房子里。“我认同‘有面包才有爱情’的说法,但没必要变成‘房奴’或‘钱奴’,异化了自己和爱情。”王玲说,她和丈夫正在努力改善居住条件,一起奋斗的过程“就很美”。

  从事文学研究的大学讲师王丽绘对记者说:“从古到今,房子都不是爱情的必要条件。《牛郎织女》等传世经典,讲的是‘贫贱夫妻’的伟大爱情,电影《山楂树之恋》获得很多观众青睐,也说明人们对纯爱的渴望。”

  回归“真爱本位”

  不要让爱情成为物质的“奴隶”

  如何看待爱情与房子的关系?

  专家认为,物质是爱情的条件之一,但绝非决定条件;相恋的人应该更加注重彼此的情感关怀,不要让爱情成为物质的“奴隶”。

  上海市妇女干部学校副教授周美珍说,爱情与房子并不是对立的。房子背后意味着家,但要正确理解“有房才有家”,不是一定要买房子、住大房子,而是要有一个安稳的住所。婚恋问题专家舒心对记者说,如果没有心心相印的默契,即使有房子爱情和婚姻也会脆弱,“当今这个社会,要鼓励人们真正用心去对待情感,放下过多的物质负担,让真爱回归本位。”

  “微时代”特色

  “微情书”传递网络时代爱意

  “平平淡淡才是真”

  “踏踏实实才是真”

  用“微情书”传达爱意,今年情人节的“晒表白”有了“微时代”的特色。新浪微博上,离情人节的到来还有24个小时的时候,“微情书”就已达到了9万多条。

  在这个鸿雁传书几乎销声匿迹的时代里,用140个字符“晒表白”,不仅考验文字功力,更是爱意的宣泄。

  “微时代”里,不少网友依然向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细水长流”的中国式爱情,依然相信“平平淡淡才是真”。

  新浪网友“丹小妮子”在微博上写道:“时间冲淡了浪漫与甜言蜜语,就连看电影好像都成了很勉强的事情,生活变得真实,被压力包围,情人节可能也就平平淡淡的过去了,没事不重要,只要看到你开心,我就开心,踏踏实实才是真。”

  新浪网友“love冬日的暖阳”的“微情书”是这样的:“亲爱的老公,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我的心里都充满了幸福和甜蜜,和你一起走过的每一个日夜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我不求大富大贵,我不求锦衣玉食,我不求荣耀名利,我只想平平淡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用我们的宽容和理解,关心与爱来营造我们温馨浪漫安宁的小家,情人节快乐!”

  “爱情,和亲情一样,不在于一时一地的迸发,而在于细水长流那种水滴石穿的力量。”范丽珠说,“时代在变,爱情的真谛从没有变过。”

  时代变迁

  不同时代 不同恋爱方式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即将到来,在鲜花、巧克力价格上涨气氛包围下,“爱情”喧嚣。不同受访者不同的恋爱经历,反映了时代变迁。

  上世纪80年代

  介绍对象

  “在我们那个年代,爱情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五十多岁的长沙市民王光仁说,上世纪80年代,“介绍对象”是年轻人找对象最普遍的方式,“到了适婚年龄,不少热心人就会出面撮合‘般配’的青年男女。”王光仁说,“选择对象不会过多考虑经济条件,主要看出身、家庭成分,通常地主、富农、工商业出身的年轻人会‘被减分’,而工农兵、革命干部出身的年轻人受青睐。军人、司机是当时理想的择偶对象。”

  也有相处后生情愫的,那个年代,私下里递上一封浓情蜜意的“情书”,是最“罗曼蒂克”的。

  上世纪90年代

  “感情”遭遇“物质”

  上世纪90年代,爱情开始“落落大方”,许多年轻人会公开谈恋爱,有情人一起散步,在街头巷尾拥抱亲吻。

  生活逐渐富足,感情瓜熟蒂落,有了些积蓄,许多人大办婚礼。

  “当时就觉得,穿上洁白的婚纱走上红地毯,是一件特别浪漫的事情,婚前去照相馆拍婚纱照非常时尚,值得炫耀。”张辉翻开相册,边给记者看自己的婚纱照,边幸福地忆述。

  “社会上涌动着对事业成功和发财致富的冲动。‘嫁个富翁’成为一些年轻女子的梦想。”张辉说。

  进入21世纪

  要面包也要爱情

  进入21世纪,网恋、姐弟恋……“闪婚”“试婚”……新词不断出现。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升高,年轻人对爱情和婚姻的质量要求提高。

  记者的一位女性朋友年近三十,仍然单身,相貌和身材姣好的她身边不乏追求者,但她的口头禅是:“至今还没有等到我满意的那个他。”

  她固守择偶标准:“男友人品要好、外貌不能太差、学历不能太低、经济条件要好、二人要志趣相投……”她细数对未来“老公”的种种要求,“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爱我……”

  有人说:“这是一个最感性也最理性的时代,感性到没有任何年龄、婚否的羁绊,但却理性到只在金钱与真情之间衡量……”

  现实中,爱情以各自需要的形式存在。

  相关链接

  国家计算机病毒中心提醒:

  谨防“情人节”病毒

  2月14日是西方一些国家的“情人节”,一些病毒会借此机会在互联网络上进行传播。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提醒广大计算机用户谨防“情人节”病毒。

  本组文图均据新华社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