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庆岳
问: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无论是国际国内发展环境,还是山东区域发展战略,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胶南市如何在变化中把握机遇,实现全新开端?
万建忠:“十二五”时期,既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更是一个战略机遇期。我们将按照省和青岛市的决策部署,以“解放思想、勇争一流”为动力,把“树立世界眼光、坚持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彰显胶南特色”作为根本要求,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努力开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加快把胶南建设成为青岛现代化国际新城区。
问:在大多数人的眼光中,胶南只是一个县级市,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县城。为什么要把目标定位在现代化国际新城区?
万建忠: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置身于世界发展变化之外,哪怕一个乡镇、一个村庄都不能。当前,胶南正处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随着青岛跨海大桥、胶州湾海底隧道开通在即,设计年吞吐能力3.7亿吨的董家口港快速推进,青连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全面启动,胶南已迈入与青岛一体发展的同城时代、港口时代和高铁时代,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上。这些都决定了胶南未来的发展,不能局限在一个农村县城的水平上,必须树立更加高远的境界和开放的心态,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在全省重点区域布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国际产业转移分工中,科学定位未来发展。基于此,我们确立了把胶南从一个农村县城建设成为青岛现代化国际新城区的奋斗目标。
问: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区,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追求,也是胶南发展上的一个“华丽转身”。胶南市将怎样推动这一转变?
万建忠:胶南要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区,就要坚持国际标准,按照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和做法,高标准、高品质地做好每项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不断增创胶南发展新优势。
充分把握世界产业转移趋势,以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全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在制造业方面,加快引进一批装备制造、海洋高新科技、冶金石化、军工科研等先进制造业项目,扶持做强纺织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把胶南建设成为中国纺机之乡、全球物流器械基地。在服务业方面,大力培植科技研发、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引进休闲度假、软件开发、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争取融入全国乃至世界高端服务产业体系。在农业发展方面,着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把胶南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蓝莓产业化基地、北方重要的绿茶和食用菌生产基地。
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积极借鉴利用世界一流的规划成果和设计理念,对城市进行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努力塑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符合胶南特色的城市品质。高标准推进中央商务区、大学科研区、灵山卫组团等重点区域开发,加快金融广场、城市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功能新区。
问:每个地方在发展中都会形成一些本土优势,胶南的优势在哪里,怎样才能使这些优势更加突出,进而保障和促进跨越发展?
万建忠:经过多年的打基础、聚能量,目前胶南已积聚形成了生态优势、区位优势、空间优势、港口优势、产业优势、社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是胶南赢得竞争、赢得发展、赢得未来的重要基础和条件。着眼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土优势,我们通过学习创新,探索完善有关体制机制,为跨越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力争实现“十二五”期间项目三年内完成的目标。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广泛采用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特许经营以及BT、BOT等融资方式,择优选取国字号大企业和国内外有实力的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开发和片区改造,努力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实现居民群众、企业、政府共赢。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理顺并严格执行供地程序,优先保障重点产业园区、重点工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用好国家有关政策,下大气力做好闲置土地盘活利用这篇文章,争取用最少的土地承载最大的投资、释放最大的效益。
实行项目属地化管理。按照“守土有责、属地管好”的原则,由各镇、街道和园区全面负责辖区内项目、企业的管理和服务,税收全部落地。
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制定实施新一轮扩权强镇、放权强区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对项目选址、工业厂房建设、户口管理等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
问:胶南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将在蓝色经济发展中有何作为?
万建忠:胶南拥有3949平方公里海域、156公里海岸线、42公里优质沙滩,全市有林地面积1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9%,被评为全国林权制度改革典型县。靠海临港、环境优美,这是胶南最大的特色。我们将本着错位发展、彰显特色的原则,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着力做强港口经济、海洋经济、旅游经济三大特色经济,率先建设蓝色经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