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五千载,阳谷始开先河。璀璨夺目的东夷文化在这里大放异彩,人文始祖蚩尤在这里成就霸业,中华农耕文明在这里萌芽勃发。阳谷自隋开皇十六年改设县制,县城迁至现址逾越千秋,留下了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城。阳谷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孙膑、程昱、刘琰等英雄名士,在这片沃土书写传奇。打虎英雄武松更是家喻户晓、名扬海内外,“正义豪情、勤劳质朴、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阳谷精神,激励着新时代阳谷人奋发有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聊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阳谷县以“建设经济强县,打造文化强县,全面推进生态建设”为目标,牢牢把握“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创新”三个关键,重点在“产业经济、生态环境、品牌城市、特色文化、民生事业、平安建设”六个方面突破,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壮大产业经济
实现集聚发展
阳谷县始终坚持“工业立县”战略,按照“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发展企业集群,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思路,着力打造千亿铜及铜制品加工、百亿机械加工制造、百亿塑料化工、百亿绿色食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凸显了经济发展高地。
铜及铜制品加工产业进展迅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祥光铜业,一期工程达产达效,二期工程接近尾声,今年四月可投产运营。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形成年产60万吨阴极铜、20吨金、600吨银、140万吨硫酸的生产能力。以祥光铜业为依托的祥光生态工业园,成为全省首家省级生态工业园,年产32万吨铜导体及铁路架空导线项目、山东中大矿用电缆、景阳冈铜材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铜材、聊城国联铜业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紫铜带等项目相继入园。到“十二五”末,将形成一个中心、两大资源保障体系、三大基地、三条循环经济链(一个中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铜加工研发中心;两大资源保障体系:以矿山开发和再生铜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双重”资源保障体系;三大基地:铜冶炼示范基地、铜精深加工基地和再生铜资源利用基地;三条循环经济链:贵金属和多金属提取及加工循环经济链、铜冶炼渣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链、硫酸深加工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链),将园区打造成产值过千亿、利税过百亿的中国北方最具影响力的铜产业基地。
机械加工制造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阳谷电缆集团成为拥有7大类800多种型号电线电缆产品,年产值达45亿元的大型集团公司,其生产的750千伏超高压交联电缆成为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产品。在它的辐射带动下,全县发展齐鲁、绿灯行、中通等大中小型电缆企业40余家,成为全国电压等级最高、生产规模最大的电缆生产基地。山东凿岩钎具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山”牌钎具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以它为龙头,全县已发展钎具企业100多家,形成了新的市场竞争优势。
化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县已拥有华信、恒泰、日信、华泰等塑化企业30余家,华信塑胶公司成为江北最大的塑料管材生产企业。阳谷华泰化工去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其产品防焦剂产销规模居世界第一,并拥有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橡胶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食品加工产业保持领先优势。阳谷凤祥集团是中国肉类食品50强企业,是麦当劳、肯德基重要供应商之一。全县已拥有六合集团、鲁信清真食业、新世纪清真食业、维尔康三阳食业、旭日食品、路易莎调味品等肉食蔬菜加工企业40多家,形成了2亿只鸡、5000万只鸭、100万只羊、100万头猪、10万头牛的年宰杀加工能力,带动全县及周边10万农民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阳谷县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
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创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以品牌拓市场促发展,创中国名牌1个,驰名商标2个,山东省名牌产品16个,著名商标8个。
唱响三大文化品牌
努力实现“两个转变”
过去的一年,阳谷县深入推进文化品牌战略,进一步唱响“东夷之都、千年古城、武松故乡”三大文化品牌,把当地最有代表性和开发潜力的历史文化资源加以整合,努力把潜在的文化影响力转变为城市竞争力,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把文化资源大县建设成为文化强县。
以蚩尤文化挖掘为载体,凸显“东夷之都”文化品牌。蚩尤是我国上古时期东夷部落的著名首领,曾为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作出过杰出贡献,是中华人文始祖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掘蚩尤文化,阳谷县先后两次召开全国性的蚩尤文化研讨会,国内多名权威专家、学者从历史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等不同角度,论证了蚩尤“首级冢”在阳谷,确认了阳谷“东夷之都”的地位。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位于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村东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蚩尤首级冢遗址”。2010年,该县将蚩尤故里、蚩尤首级冢、东夷之都、蚩尤文化艺术节等品牌进行了申请注册,全面启动蚩尤陵规划建设,10月份,蚩尤陵一期工程竣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仪式。
以古城保护改造开发为载体,再现“千年古城”历史风貌。阳谷县级建制始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历史已逾千年。古朴厚重的千年古城,依然保留着宋代的建筑风格,散发着古老的历史文化气息。近年来,阳谷深入挖掘代表富贵吉祥的“紫色文化”,相继开发建设了紫石街、书院街、紫荆街、大寺街、新园街五条宋式古街,落架重修了具有千年历史的阳谷文庙,举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增加了千年古城的文化内涵。在古城区规划建设了“观阳”、“播谷”、“讲信”、“修睦”四座宋式牌坊,紫汇湖景区正在规划建设中,千年古城展露出迷人的风姿。去年5月份,成功举办了首届“山东阳谷·千年古城·水浒文化旅游节”,吸引海内外游客近20万人,进一步增强了千年古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以弘扬正气为主线,唱响“武松故乡”文化品牌。为了擦亮“武松故乡”这一名片,阳谷先后扩建了景阳冈风景旅游区、狮子楼文化旅游城等景点。以省旅游局命名“武松传奇·英雄故里”为契机,阳谷联合梁山、郓城和东平共同打造“大水浒旅游文化区”,举办了“山东阳谷水浒文化暨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2010年狮子楼·景阳冈风景旅游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狮子楼旅游城被入选为“齐鲁文化特色新地标”。
在挖掘历史文化的同时,该县充分发挥现代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事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繁荣景象。先后建设了5处文化广场、12个乡镇文化中心站、100多个高标准的村级文化大院,每年各类演出达200余场次,春节艺术灯展、消夏文化艺术活动、金秋戏曲广场、乡村文化艺术节等已成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精品。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带动了阳谷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2010年全县旅游总人数达到48万人次,同比增长23%。
倾力改善民生
书写人本新篇
阳谷县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群众的满意和幸福指数。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资源全面整合,教育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在新县医院和新县妇幼保健院建成投入使用的基础上,投资7000余万元新建了县医院第二病房楼,成为聊城市一流、规模最大的县级人民医院。同时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10处,全县医疗卫生条件和卫生保健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全县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积极推进城建惠民工程,城市综合功能日趋完善,实现了城区集中供暖、供水、供气,形成了“十纵十横三大环”的城市交通网络,修建了休闲广场、绿地十几处,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0余万平方米。
如今的阳谷,环境优美宜人,百姓安居乐业,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县委、县政府正带领全县人民站在新的起点,向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强县”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