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召开的山东省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频率提及半岛蓝色经济区,会场内外热议献策。记者粗略统计,仅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到2月13日中午已超过20件,涉及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方方面面。今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主打海洋经济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兼顾海陆统筹的区域发展战略。政府工作报告也在多处提及半岛蓝色经济区。【关键词 海洋产业】
大有前景,应多元化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实施海陆统筹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布局优化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围绕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筛选启动一批项目,打造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渔业、现代海洋制造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4个基地。
记者注意到,很多委员在提案中为如何发展海洋产业建言献策,既有关于传统产业的,又有针对新兴产业的。
政协委员肖天表示,山东省海洋渔业增加值占全国海洋渔业增加值比重为32.6%,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增加值占全国海洋生物医药业增加值的37.6%,也是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肖天建议,在海洋渔业发展方面,要保持大规模与集约化养殖的中国特色,在我省加快生态系统水平的多营养层次海水养殖模式建立和推广;建立国家海洋生物产业研究平台,加强在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争取国家设立重大专项整合我国及我省已有和将建的大洋调查、大洋钻探、南北极调查和深海调查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基因)资源的分析和开发研究;加快完成国家级的研发中心建设,吸引和集中国内外人才。
陈宝明委员则表示应大力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能可供开发利用的总量相当于目前全世界发电总量的十几倍,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英、日、美、法等国在潮汐能、波浪能和温差能发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江玉民委员建议,还应重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化工产业,船舶、集装箱、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等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测绘等海洋精密仪器产业,以及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能源产业、海水利用业等。
【关键词 旅游业】
旅游应统一打“蓝色”牌
记者注意到,多位委员特别提到了旅游业。
江玉民委员表示,山东省滨海旅游业是海洋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今后要实现由单纯海滨观光旅游向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和海上观光旅游的转化、由夏季观光向四季休闲度假的转化、由国内旅游地向国际旅游地的转化,将目前单一的海滨游览观光产品调整为涵盖海滨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海上运动、商务会展、科普教育、农业观光和都市旅游等多元化产品结构。
贾国哲委员提交了《关于推进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一体化的建议》,建议制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十年旅游发展规划》,各区域要把自己的旅游规划作为整体内容的一部分,充分考虑与其他城市的衔接,共同开发旅游市场。“青、烟、威发展蓝色旅游产业,可谓得天独厚,恰逢其时。”刘玉党委员表示,但目前这三地旅游业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短板”,主要表现在缺乏总体规划和布局,三市各自为战,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对外宣传推介和市场开发时,各有各的调,没有打出响亮的总体招牌,品牌效应不明显。因此,刘玉党认为,应加大对青、烟、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力度,加大蓝色旅游区的整体宣传推介力度,形成整体品牌形象。
韩彦明等委员也在提案中针对蓝色旅游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区域发展模式】
不能再走一味扩张数量的老路
“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陈华委员说,包括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去碳化,传统产业的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嫁接,三大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和新兴产业的科学发展。为此,陈华认为,鉴于金融支持与金融创新同经济发展,特别是与产业结构的密切关系,要充分发挥金融的能动作用,建议建立金融支持和创新体系。为此,他建议成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支持体系战略发展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制定金融支持体系发展战略整体规划,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银行筹备小组。
江玉民委员也表示,目前山东海洋经济结构层次较低,主导产业不明确,产业结构不合理,尚处于粗放型、资源消耗型阶段。比如,第一产业渔业在海洋产业中仍占较大比重,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因此要注意促进山东海洋产业的优化升级,如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提高水产品附加值,突出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等。
“不能再走一味扩张数量规模的老路,”王冰芬委员表示,要着眼长远,统筹协调,探索建立一种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区域发展新模式。因此,王冰芬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建设的建议》,认为应建立健全严格的环保准入机制、鼓励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强化海洋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等。
【关键词 海洋经济合作】
考虑借力日韩发展海洋产业
九三学社山东省委提交了《加强中日韩海洋经济合作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提案。提案表示,加强与日本、韩国在区域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国际合作,是推动我省海洋产业结构提升和海洋资源与环境优化配置的重要因素。
该提案建议,在国家授予地方政府的权限范围内,全面调整或修订现有的与日、韩相关的双边贸易政策,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的设立与实施。以现有的青岛港和烟台港保税港区为起点,逐步扩大和提升半岛自由贸易区的范围和功能,以青岛、烟台和威海三市为试点,有选择地开放中日韩双边贸易,逐步降低进出口产品的关税,推动半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其他建议还包括建立泛黄海区域港口联盟、加强中日韩滨海旅游开发合作、建立国际化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平台等。
致公党山东省委在《关于加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建设的建议》中也表示,应发挥山东与日韩邻近的区位优势,建立文化产业合作区协调机制,整合资源,设立互惠互通并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创意产业试验示范园区”、“文化产业加工区”、“文化产业保税区”等,争取在山东举办“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
李恒光委员建议,以东北亚(尤其是泛黄海区域)国际区域合作为基础,重点突破与韩国、日本泛黄海地区及相应城市之间的海上和跨海域合作,将蓝色经济区合作建设计划纳入《中日韩合作行动计划》。
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将“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此,李恒光建议增强蓝色经济区区域一体化功能,比如,根据城市功能互补、产业互补、资源要素互补的客观现实,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日照、东营、威海、滨州、临沂等城市应建立起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构建核心合作圈层。
【关键词 海洋文化建设】
经济建设要融入海洋文化内涵
“轻文化建设,重经济建设,”致公党山东省委在《关于加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建设的建议》说,各地缺乏大文化观念,对文化建设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足。同时,海洋文化建设还没有纳入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而且对海洋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不够,产品文化含量较低。该提案表示,在大力推动海洋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着力融入海洋文化的内涵,提升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增加“文化建设”规划。
贾国哲委员也表示要打造蓝色海洋文化。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内涵应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是区域内经济的又好又快增长,“软件”则是在区域内各地市文化交融和互动基础上产生出的新的蓝色海洋文化。“软件”也一样重要,是“硬件”的支持基础和保障。为此,贾国哲提交了《关于促进半岛蓝色经济区科教文卫一体化的建议》的提案。
【关键词 围填海造地】
应规范遏制过度“围填海风潮”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到,我省拟进行大规模的“围填海造地”。民革山东省委提交的《关于蓝色经济区发展中科学指导“围填海造地”的建议》表示,尽管“围填海造地”可以缓解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用地紧张状况,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无序的围填海工程也会造成恶劣的负面影响。科学规范和遏制目前的过度围填海风潮,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围填海是人类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一条主要途径。2009年,山东围填海面积是19.96平方公里,环比2008年增加了112%。从有利方面看,“围填海造地”可增加海岸线长度,扩充土地面积,美化海岸线,增加城市景观,带动旅游等产业发展。
但“围填海造地”毕竟改变了海域的自然属性,尤其是无序的围填海,往往会引起诸如海岸侵蚀之类的后果,严重时会造成沿岸农田、房舍等沉入海底。“应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放缓脚步,审慎而行。”
该提案建议,要加强海域使用规划,严格控制围填海规模,基于生态影响的调查,建立分级填海评估制度,改善围填海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