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河
群众工作,原是共产党的基本功。然而随着执政已久,“条件”变化,这门“武功”,在我们不少同志手里,是否已经荒废了呢?于是有了“讲本地话”和“坐灰板凳”的真实故事。
世博时节,我接待了江西插队落户之地的一位县委书记,匆匆看完中国馆,他就要回去。赶回去干什么?给大学生村官办学习班。学习什么?不是路线方针,也不是政策方略,而是培训他们说当地的土话……
这确是一件想不到的大事。我们的村官,出自大学,来自省城,一口学生腔不说,还不会说农民的方言。这怎么行呢?农民一听话不投机,甚至听也听不懂,怎么做群众工作呢?所以悠悠万事,说话问题最大,所以县委书记先抓这个大事,亲自来办这个“说话”学习班。
言传心声,所以说话是个大问题。现在不少干部不会“说话”,不会说群众的话,他说的话群众不认账,老百姓的语言他也听不懂,所以“说话”问题,更是个大问题。我们一些同志,开出口来,除了空话、套话、老话甚至洋话外,就是书生气十足、机关味浓厚的所谓“官话”。要么干瘪、枯燥,一点味道也没有,要么空洞、“高远”,一点贴近性也没有,更何论群众喜闻乐见;有的干部,坐在主席台上可以照本宣科,到了老百姓中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有的同志,面对焦点风潮,听不懂群众的诉求真意,讲不出迎刃而解的 “民心所向”,站在那里一筹莫展,更不要说把握群众脉搏,回应舆论的关切了。“说话”问题,反映出群众工作本领的衰退,更凸显出鱼水关系的隔膜和疏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这位县委书记从“说话”抓起,其深意恐怕不止于一个方言土话问题,而是提出了我们的干部要学会听群众的话,讲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的问题。这其实是群众观点的一个基本要求。
除了“说话”问题,近日还有一位县委书记提出了一个“坐板凳”的问题——他向干部们发问:“我们到群众中去,有的老百姓,家中条件很差,一个板凳还是灰蒙蒙的。你是擦一擦再坐呢?还是就这样坐下去?”
如果说“说话”问题,讲了一个“嘴巴”问题,那么这位县委书记的“板凳”问题,却是提出了一个“屁股”问题——这其实是一个我们的屁股坐在哪里的大问题了!从浅里说,这是一个不要嫌贫、嫌老百姓“脏”的事儿,从深里说,却是一个能不能与基层群众“坐”在一起,打成一片的大事呵。我们现在不少同志,习惯于坐在机关的椅子上、坐在宽敞办公室的转椅上,甚至还有这样的“一把手”,一屁股坐在精雕的红木龙椅上的。还有一些官员,谈笑皆富豪,往来无白丁,热衷于坐在“大户”的盛宴上。他们不喜欢去老百姓家的“灰板凳”上坐一坐,去了也要先“擦一擦”,老百姓看了很生分、很疏远、很不是味,更何论“如鱼得水”、“水乳相融”——所以说“灰板凳”坐不坐,不仅是一个群众工作方法问题,更是一个思想感情上是不是“同群众坐在一起”的大事儿。
其实我们的同志,倒是经常应当去老百姓家的灰板凳上坐一坐的。这不是对群众的恩赐,恰恰是对我们的“必要一课”。常坐坐“灰板凳”,你才知道发展的如此不平衡,才知道还有相当一部分老百姓还坐着“灰板凳”,睡着冷土炕。这其实是最好的国情、社情、民情教育,也是最生动的宗旨教育。常坐坐“灰板凳”,我们才能感同身受,才能知道我们任务的艰巨,才能选择好发展的路径。
从“讲土话”说到“坐灰板凳”,说的是群众观点的大道理,反映的是群众工作中的深问题,事虽小而意尤深,我们千万不要当成天上的“浮云”一笑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