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浦东新区书院镇今日学校
味道:酸
假期内容:督促学生,更要时刻提醒家长多关心孩子
“明天正式上课,请督促孩子检查一下要带的文具和课本,晚上早点休息。”昨天吃过晚饭后,今日学校的裴英子老师放心不下,给班上几个学生的家长发去短信,最后再叮嘱一番,因为每次开学总有几个“小迷糊”不是忘带课本,就是没做作业。新学期能有一个好的开始,这是裴英子对学生的新年希望。
自己没成家,指导家长却很有一套
浦东新区书院镇上的今日学校是一所农村薄弱学校,前身为东海农场职工子弟学校,如今学校96%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裴英子是五年前大学毕业应聘来这里落户的,上学期刚接了六年级的新班级,班上40个学生只有两个是本地人。学生的父母大多在附近的家具厂、超市打工,或者以摆小摊、开小杂货铺为生。
刚接手这个班级时,裴英子发现不少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不好:上课不听,作业不做,还时常有人打架闹矛盾,这让她非常着急,也非常恼火,甚至还有抱怨。休息天裴英子到学生家里家访,她看到有些学生的家就和父母的工作场所连在一起,简陋得连张像样的桌椅都没有,孩子只能蹲着写字或在床上看书。开家长会时,一些家长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这样的情形,让裴英子沉默了。
除了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课堂上,她还给自己增加了“与家长多交流沟通”的任务。对待一些经常捣乱闯祸的“调皮鬼”,她不再简单地向家长告状,而是细心捕捉他们的点滴进步,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他们的父母。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家长们的信心也回来了。“不仅学生需要鼓励,家长也需要鼓励。”裴英子自己还没成家,但指导起家长却很有一套。
在老家过年,心里仍然牵挂着学生
裴英子也不是本地人,老家在吉林四平,放假前就订好了回家的机票。但临行前她对班上几个“小迷糊”放心不下,一一打电话叮嘱他们的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安全,督促他们每天完成寒假作业。“白天父母上班,这些孩子基本处于无人看管状态,有的就被反锁在家里。假期里他们特别需要父母的关心。”裴英子说起这些孩子,心里就感觉酸酸的。
在老家过年,她的心里仍然牵挂着学生。不少家长为了家庭生计整日奔波,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家庭经济条件也无法给孩子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很单调,常常无事可做,逐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因此,假期里她会时不时地给一些需要重点“关照”的家长发个短信提个醒,让他们记得问问孩子的功课,关心一下孩子的生活。“不要担心孩子学不会或不愿学,而是要多考虑自己给孩子创造了怎样的学习机会”,“再富也不能无视教育,再穷也不能忽略教育。”……通过手机短信,她希望家长们能接受这些教育理念,多给孩子一些关爱。
除夕夜,家长们发来拜年短信,虽然都是些极普通的祝福,但裴英子一直收藏着,自己的工作得到家长的认可,是她最大的欣慰。
开学第一课,让孩子们夸一夸家乡
远离家人,一个人在上海工作,裴英子也时常会想家,每年过年她都要回去和父母唠唠家常撒撒娇,但总觉得相处的时间太短暂。东北的寒假足足有两个月,要到3月1日才正式开学,而裴英子年初九就回到学校,准备新学期的工作了。
开学第一堂课,裴英子已经有了设想,让孩子们说一说各自家乡的过年习俗。这些学生来自安徽、四川、江苏、河南等地,他们常年在外,十分留恋家乡的风土人情,而身处上海,他们又总觉得自己是个外乡人,多少都有些自卑感。“借着春节这个话题,让他们夸一夸自己的家乡,孩子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裴英子知道,对这些孩子来说,自信是多么地重要。
本报记者王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