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勤俭指着那片空地告诉记者,他准备捐资在那里兴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
《失踪13年后回乡还清50万》的报道前日在本报刊出后,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13年来,陈勤俭在外干什么?面对巨额债务,他何以能坚持下来,又何以能在13年内赚得50万元还清所有债务?带着这些疑问,昨日记者再赴浏阳市龙伏镇新开村托塘组采访。
记者来到陈家时,一批年长的村民正聚集在那里。“去年8月,我出资30万元硬化新开村近2000米的村级公路,目前只完工了600米,我们决定在正月十九动工硬化余下的路面,正找几位村民商量这件事。”陈勤俭说,“这两天我接待了好几批前来采访的记者,也接待了好几批想请我提供帮助的人。”陈勤俭说,尽管他在江西的企业还处在发展阶段,但只要他能够做到的,他一定愿意为村里的人和事“出钱出力”。
躲债
13年只偷偷回过两次老家
“说句实话,我这13年都不知怎么过来的。生活清苦没什么,卖力干活也没什么,最重要的是我有家不敢回,也不能回。”陈勤俭说,刚去广东东莞时,每到逢年过节就特别想家。“那几年春节,我和爱人都会用街上的公用电话,给家乡的亲戚朋友打电话,一打经常就是一两个小时。”
因为怕人追债,陈勤俭夫妇不敢用手机跟浏阳的亲人联系。“有一年春节,我岳母身体不好,爱人在街上打完电话回家后抱着我大哭。从那时起,我发誓一定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通过自己的打拼,将欠下的债务还清。”
2000年4月,思乡心切的陈勤俭偷偷回到浏阳。“那天我很早就到了龙伏镇,但不敢在镇上转,更不敢去村里,只好在一家小旅社里耗到天黑,才摸到同村的姐姐陈爱华家。”当陈爱华打开大门,看到站在门口的人竟是多年不见的弟弟时,慌忙把他叫进屋里,然后将门关得严严实实。
姐姐关门的这一举动深深地刺痛了陈勤俭。“看来,我不还掉那些债务,就永远不能回到家乡,更没脸回到家乡面对乡亲。”翌日天还未亮,陈勤俭就偷偷摸摸地出了村子。临走时,他反复拜托姐姐帮他关注债主家的具体情况,“如果债主家出现什么大的变故而生活困难,我一定会想办法提前搞点钱来给他们……这些债我是一定要还的,不还我还是一个人吗?”
2003年7月,陈勤俭怀揣几万元现金趁黑再次摸回村里。“这次我本是想还债的,但欠的钱太多,带来的几万元不知还给谁好。”陈勤俭和姐姐商量了一个晚上,决定暂时搁置还债,等攒足钱后一次性把所欠的债还清。同样,这次陈勤俭也是趁天未亮就离开了村子。
陈勤俭告诉记者,还债成了他13年来的一块心病。“可以这样说,13年来我想到的只有‘还债’二字。我在外没日没夜地打拼,也是为了早日把欠下的债还了!”
欠债
生意亏本又陷入赌博深渊
之所以会欠下如此多的债务,还得从陈勤俭1992年的一次失利生意说起。
当年夏天,陈勤俭收了7车生猪运往广东。“由于缺乏经验,给生猪的降温措施不到位,生猪在运输途中纷纷中暑,等运到目的地时共死了105头。”屋漏偏逢连阴雨,返程途中,运猪的大货车又突然起火,烧得只剩下铁框架。一趟生意下来,陈勤俭亏了6万余元。当时,6万元钱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鬼使神差地,我想到了在赌博中赢钱还债。”陈勤俭说,从那以后他就迷上了赌博,“借了钱就赌,逢赌必输,输了再借,借了又赌。慢慢地,欠的债就多了,要账的也多了,我开始四处躲账,一边躲一边再借钱赌。”陈勤俭说,大多数的时候,他都会将借的每一笔钱记录在一个记事本上,“主要是想等赌博赢了钱好去还债。”至1995年年底,他翻开账本时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粗略统计已欠了30多万元!
还债
辛苦打拼什么脏活累活都干
1996年,陈勤俭为了躲避债务到长沙做起了小生意。“不知是谁知道了我在长沙做生意的事情,要账的人一天来了好几拨……”1997年除夕,被债主逼得四处躲藏的陈勤俭,走进了新开村原村干部沈同华的家。在村里,沈同华是德高望重的长辈,也是陈勤俭很信赖的人。
“他说想通了,赌博赚不到钱,不能这么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想去外地打工赚钱还账。”听了陈勤俭的一席话,沈同华的怜悯之心油然产生,他出面找乡邻借了600元给陈勤俭做路费。
第一站,陈勤俭带着妻子和女儿抵达东莞市,举目无亲的他却找不到去处。身上只剩下100元钱了,他用97元钱安顿好妻儿,然后找了一根扁担、一把锤子和一个榔头出门去“揽一些苦力活”。
“我用剩下的3块钱买了点面,每天只泡一小碗吃。有半个月没有找到工作,每天睡在公园里或路边。”陈勤俭以前在家乡接过一些小建筑工程,当时,东莞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到处都在搞建设。“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我有一双手。”陈勤俭开始去工地挑砖,“看到工地缺砌墙的人手,我就去做砌工……工地上别人做不来或者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我都把它揽下来。”两年后,陈勤俭在东莞市后街一带成了有名的建筑小包工头。
2000年末,陈勤俭在东莞打工的大女儿嫁到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为了不让一家人分开,我决定也去莲花打工。”到达莲花后,陈勤俭到一家修路的工地上找了一个活,当起了修路工,个中辛苦自不必言说。“第二年,我所在的修路工地附近一个村子的一条村道需要硬化,但由于价格太低,没人接。村民找到我,我一算只要管理得好还是有钱赚,就大胆地接了下来。”陈勤俭的这一举动使得他在莲花的声誉迅速“升温”,此后,不断有一些修路补路的工程业主找到他,他的生意也做得越来越大,2009年末,他在当地政府和银行的帮助下,建成了莲花县惟一一家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的混凝土搅拌站。
“生活安定之后,有很多次我都想回家去还钱,但手头的钱一直不够。”陈勤俭说,直到去年清理一笔账务获得30多万元现金后,他才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安心回家还债了!”
清债
想尽一切方法回报乡亲
记者采访陈勤俭时,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我终于彻底还清了这些债务……13年来,今年春节我过得最安心!”“安心”后,陈勤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尽一切方法回报乡亲。
“这个孩子还是不错的,讲诚信,重感情。”沈同华说,去年8月,陈勤俭将20多个乡亲安排进入了自己的搅拌站工作,并且反复告诫不许参与赌博,“年底他们每人领到2万多元工资。我们村村民今年这个年过得好热闹!”
2月1日(农历大年廿九),陈勤俭给龙伏镇敬老院48位孤寡老人每人派发了一个红包。之前,他向龙伏镇敬老院捐款5000元,向村老年人协会捐款1万元,并给村里70岁以上老人每人100元的红包。
7日(正月初五),由陈勤俭赞助的托塘小区村民篮球赛如期举行,数百名前来观战的村民把陈勤俭出资兴建的篮球场围得水泄不通。“没有别的,我只想开展更多健康的娱乐活动,让村民在春节期间远离牌桌,远离赌博。”陈勤俭说。
陈勤俭说:“在硬化余下村道的同时,修好连村道路上的一座危桥,并在村道两边竖起路灯……我还要建一个包括健身房、娱乐室、图书室等在内的老年人娱乐文化中心。我真心实意地想通过我的努力,让我们村里富起来、亮起来,进而改变村民的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
践诺需他律更需自律
张英
陈勤俭打工还债的故事,是一个有关良心的故事,长达13年辗转奔波的劳苦,并没有让他忘记自己最初的承诺和应有的担当。
康德的话,或许可以为这个故事作一个注解:“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总能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陈勤俭未必知晓200多年前康德说过的这句话,但他却以13年时间的长度以及50多万元纸币的厚度,朴素地印证了这句哲言。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原本是他应负的责任,做了,才是本分,有什么好称道的?没错,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之一,文明的孕育,一部分也是来源于承诺的践行以及规则的信守。就如同中国古代曾经的“画地为牢”,需要的只是一种自律的提醒,而非他律的约束。
然而,曾几何时,自律越来越成为构建文明社会的一种奢求,甚至他律也开始逐渐疲软。我们开始看到,诚信慢慢随波逐流于自利与忘义,责任与勇气也慢慢背叛了人性的淳良。拖欠工资的老板,卷款潜逃的职员,欺骗客户的企业,坑害民众的商品……在这些现象中,诚信断层于利益的追逐,责任崩塌于良心的缺失。诚然,陈勤俭只是在行分内之事,可又有谁能否认,这种本分已经是弥足珍贵的留存?
或许,在当下,有太多的良心还在流浪,也还有太多的人们,需要重新拾起责任,重新唤回诚信——任何时候,那些古老的道德准则都需要最自觉的恪守,任何时候,也都需要保证生命的厚度与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