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月14日电 (记者 陶社兰)空军试飞专家、国际级试飞员徐勇凌,近日提出“军事飞行学”的学科概念,在航空和军事理论学界引起关注。
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试飞经历的试飞员,徐勇凌一直致力于研究航空装备、飞行驾驶技术以及空中作战方面的理论。他提出的“军事飞行学”的学科概念,认为军事飞行人员要具备坚实的工程基础、专业的知识结构、和复合的能力素质;在飞行训练的每个阶段,应有清晰区分的目标,从机制细节入手提高飞行训练效益。
徐勇凌说,今天的军事飞行已经是一个庞杂的体系,需要学科支撑。如果建立了军事飞行学学科体系,除飞行驾驶技术之外,关于空战艺术、战术协同配合、体系作战、合同作战,以及空中投送、空中加油、进攻防御等相关空战战术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
他认为,军事飞行的内涵相当丰富,格斗、攻击、轰炸、运输、空中加油、空中指挥、电子干扰、空中通信等飞行都是军事飞行的范畴。而这些与军事相关的飞行的理论,其研究的目的、内涵及研究方向与民用飞行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军事飞行学”大致包含飞行工程理论、平台驾驶技术理论、系统控制理论、任务管理等几个专业的理论。
徐勇凌说,随着现代战争和航空科技的飞速发展,其教学训练和人才成长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今天中国空军所面对的是高科技的信息化未来战争环境,空军飞行人员的人才培养方向也从过去的飞行驾驶员,变为具有综合素质和作战能力的高技术人才。现代意义上的飞行员不仅仅是一名驾驶员,而是一名空中系统控制员。也就是说飞行员的飞行工作负荷除了驾驶飞机外,很大的一部分在于机上系统和设备的操控。对于从事军事飞行任务的飞行员而言,系统控制不仅是对说明书的认读和实践,更重要的是根据严峻的战场环境选择最佳的功能和参数,以达到系统功能发挥的最大化。
“据我了解,目前为止我国在军事飞行专业还没有一部系统的专著,仅有的几本专著也只是研究飞行驾驶技术,而关于空战艺术、战术协同配合、体系作战、合同作战,以及空中投送、空中加油、进攻防御等相关空战战术的系统专著更是凤毛麟角。空军航空兵必须要有自己的兵种专业学科,军事飞行学术的研究必须深入开展,这是未来战争的需要,也是中国空军的使命。”
徐勇凌指出,军事飞行学的学科建立,首先需要做的是建立学术平台,即在空军的基础院校、飞行部队和高端学府建立学科专业,组织编写系统的军事飞行理论教材和学术专著,争取尽快在国家学科目录体系中增设“军事飞行学”学科门类,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只有确立了专业学科,军事飞行学的学术才能健康发展。
在军事飞行学科建设上,要更多地借鉴国外的经验,采取拿来主义的方法,大量引进翻译相关文献书籍,这样有助于在学科建设的初期,搭建一个品质较高的基础,这对学科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取法要上,占位要高,基础要实。(完)